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的积极性 科勒的学习动机设计理论的主要观点?

[更新]
·
·
分类:行业
5029 阅读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的积极性

科勒的学习动机设计理论的主要观点?

科勒的学习动机设计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科勒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关联、自信心和满足,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简称为ARCS。ARCS学习动机模型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通过ARCS学习动机模型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动机。

高效课堂六步法?

高效课堂“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不但注重学生的学,还要让每个学生享受“学”的过程,并生成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有效、高效。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差等突出问题,而且生物学科需要背的知识比较多,如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学会自学、能自学,并享受成功的乐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现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适合生物的教学模式。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把基本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基本内容
㈠、三个环节
“课前自学 课上拓展 课后反思”三环节。当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要进行高效课堂建设,就要使课前、课上、课后有机结合,同时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达到高效教学。
㈡、六步骤:
第一步:课前自学 第二步:生生提问
第三步:拓展提高 第四步:质疑点拨
第五步:达标测评 第六步:反思整理
二、操作流程和时间安排
㈠:课前自学。(大约20分钟)
是指学生课前以导学案为抓手独立学习。在课前学科自习课中完成,教师把预习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学完成,。
要达到高效课堂,就应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生物学科有些基础知识比如:基本概念、原理、过程等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就能学会,这些知识就在课前自学中完成,不过多占用课上时间,既为课上留出更多时间讨论、质疑,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自学的要求:
1、对照导学案,自己仔细阅读教材,自主独立完成预习导学案中的知识。,要求人人过关。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预习导学案时,基础知识要全。每个学生完成时间有快有慢,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并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
2、向组长汇报。当自学导学案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收齐导学案,教师及时检查,点评。大约一个月时间学生的这种习惯就会养成。
㈡:生生提问。(大约5-7分钟)
上课开始,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提问学案内容。
课前预习学案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果单纯靠老师上课提问,不但涉及到的问题有限,而且照顾不到全班学生。而生生提问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个问题都能提到,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此环节要求: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生生提问时,全班同学起立,哪组完成哪组坐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检查,掌握全班同学的提问情况,并及时点拨。
㈢:拓展提高。(大约10-15分钟)
在生生提问之后,教师将讨论学案发给学生,先让学生针对问题独立思考3-5分钟,然后组内交流。对组内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及时记下来。教师应在小组间巡视,对学生讨论中出现问题给予必要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讨论导学案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问题设计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侧重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有讨论的价值,单靠个人能力难以完成,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利用小组的讨论环节来解决个人疑难。否则,问题过于浅显,提问过于零碎,就会造成重点分散不突出,难点冲淡得不到解决,只会使讨论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可能就是一些无效问题,浪费学生的时间,造成学生思维的肤浅。
㈣:质疑点拨(大约15-20分钟)
小组讨论后,将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总,进行全班交流。在问题解决中,先由其他小组成员回答,回答不完善的,学生互相补充,对于涉及重点或难点的问题,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问题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将观点融入小组中,让学生观点碰撞,进一步形成新的认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精讲。
质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此阶段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应该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首先:生生、师生之间的质疑要充分,教师要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将问题力争消灭在课堂。
其次:教师的点拨注意点在学生概念模糊处、点在学生思维受困处、点在总结规律和方法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再次:有些问题的提出具有多种发展可能,这就要求教师采取适当的手段,促进课堂向合理解决问题的目标前进,防止误入歧途。
㈤:达标测评 。(用时大约10分钟)
质疑点拨后,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检测内容。达标检测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
检测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是否对知识理解,并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必须纠错,补错要及时。检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
㈥:反思整理
学生上完一堂课后,要求学生课下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研究发现,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一小时后只保留44%,两天后只保留28%,六天后只剩下25%。这些数据表明,知识遗忘特别快,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我们学过新知识后要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及时归纳总结、复习巩固,才能不断强化已经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很多、零碎,及时归纳、整理尤其重要。
整理内容如下:
1、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
2、对错题订正修改。设置纠错栏,用好纠错本。要在纠错本上标清课题、问题、错误解答、错误原因、正确解答方法等。
3、对疑难问题的整理,对个性化问题的整理。一般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批注,并在重点内容上用双色笔标记号,每一个学生的重难点是各异的。
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整理本和纠错本。教师每节课后及时检查、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