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设计状态观测器吗
自动控制原理与自动控制理论的根本有哪些区别?
自动控制原理与自动控制理论的根本有哪些区别?
自动控制原理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
经典控制包括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频域分析、系统校正、PI设计等,
而现代控制以线性系统理论和最优控制为主线。线性系统理论部分主要阐述状态空间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动态系统的状空间描述,动态系统的定量分析(状态方程的解)和定性分析(能控性、能观测性、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动态系统的综合(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部分在解决最优问题3种基本方法(变分法、极小值原理、动态规划法)的基础上,阐述典型最优反馈系统的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最小时间控制)。
所以要看自动控制原理的考试大纲了,看是否包括现代控制部分。
现在智能手表流行,请问这些手表的心脏血压监测功能可靠有效吗?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血压是如何检测出来的?
血压简单地说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由于心脏收缩泵出血液后,随着心脏的舒张大量血液回流进了心脏,因此血管也会随之而收缩与扩张,承受的压力就会有所差别,相对应地心脏收缩时血管承受的压力为收缩压(高压),心脏舒张时血管承受的压力为舒张压(低压)。
为了能准确地了解收缩压和舒张的高低,目前采用的原理是先阻断血管的血流,即用袖带施压后缓慢放天血流,传统的水银血压计是通过听血管收缩与舒张发生的声音来评判血压的高低,电子血压计是通过将血管搏动产生的脉冲波转化为血压数值来测量血压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测量方法都是先用袖带施压阻断血流后测量的。
而智能手表测血压时并没有施压阻断血流的这个环节,只是简单地将血管脉动产生的传至皮肤表现的脉冲波来转化成血压数值,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会有很多,比如人的胖瘦、表带的松紧甚至周围环境的声音等都会对测量出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对有高血压的人来说,作为日常监
测血压的工具容易产生误导,通常不作为监测工具使用。
不过智能手表监测心率的功能还是较为准确也非常实用,要知道有高血压的人除了要控制好血压之外,还要将心率控制达标,比如日常静息状态下心率不应超过80次/分钟,如果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等心血管病,要将心率控制在60次/分钟左右,否则将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心脏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机会也将大大增加。
此外智能手表还可用于日常运动时对心率的监测,比如有效运动时的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即(220-年龄)*60-70,且需要持续存在30-45分钟,佩戴一块智能手表随时查看心率是否达到要求还是很方便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