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增强中国制度自信 大学生应如何提高个人魅力?

[更新]
·
·
分类:行业
4917 阅读

大学生如何增强中国制度自信

大学生应如何提高个人魅力?

大学生应如何提高个人魅力?

-06-16
1.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1)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寻找自我价值。对自我有比较清晰、客观、全面的认识。在评价自我时要积极的悦纳自我,接受自我,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得与失。要肯定自己的价值,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作决定。
其次,有效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适度的自我期望,并根据现实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要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其强度影响着一个人是否积极地去应对特定的挑战性的情境。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人,能提高应对的成功率,反之则会造成特定情景下的行为障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强性格的一项重要措施。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人格塑造的导向
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持正确的认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适当的行为反应。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的较高群体,其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关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服务公众,奉献社会的精神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能把自身价值的追求融入社会需要和国家发展的要求中去考虑,在谋求祖国的振兴中实现自身价值等等。大学生要把我国传统人格中的精华作为人格塑造的精神食粮,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只有在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并重中才能得以彰显,如果过度追求与关注个人利益和自我享乐,则会影响到自我降发展。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互进,强调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并重的价值取向,倡导在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个体的心理降与自我发展,为大学生降人格的塑造指明了方向。
(3) 丰富知识,提高人格完善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知识学习的黄金时期。随着知识的积累,人自身不断得到完善,所以,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人格优化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学习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由直观经验型向理论抽象型发展,对自我和社会就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降人格的塑造提供了保证。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知容易粗鲁、自卑,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等。可见,知识的积累与个性的完善是同步的,大学生除学好自己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加强人文修养,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
2.创设大学生人格完善的良好氛围
(1) 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的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教育的影响,正如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渗性的特点,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利影响力。作为大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把人格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进而塑造自己的行为,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2) 完善心理降教育体系,有意识地促使大学生人格的自我塑造与和谐发展
心理降教育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协调心理行为,使其拥有健全人格、降情感和良好适应能力的教育过程。高校通过建立学校、院(系)、班三个层次的心理降教育工作网络对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运用鉴别、诊断、干预等技术消除学生的心理不适,防治心理疾病,促其保持心理降。高校要为学生心理降发展和心理危机化解提供服务,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
(3) 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开辟网络教育渠道
校园文化是一个育人的特殊环境,它反映了高等学校校容、校貌、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以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受到影响,对大学生人格的孕育和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展学术论坛、各类社团活动、各类社团组织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升华,使学生的人格素养与校园主导文化发生心理认同。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以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渗透作用大等显著特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生学习成长渠道。通过校园局域网,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反映问题、沟通交流倾吐心声的平台,以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的人格内涵逐步得到充实和健全
人格品质的形成,不仅需要认识上的提高,情感态度上的改变,更需要相应行为方式的形成。社会实践活动则是个人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必由之路。高校应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社区,切身感受社会、全面了解社会、深刻认识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他人和自己,并透过社会实践这面镜子充分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并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实现和他人良好的沟通,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在亲身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道德内化,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确立起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成才过程中产生的迷茫和心理障碍,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形成自信、乐观、进取、顽强、开拓、创新等与时代相适应的降人格。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四个意识是指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自信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