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的优缺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具体课程有哪些呢?谢谢?

[更新]
·
·
分类:行业
2602 阅读

跨文化交流的优缺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具体课程有哪些呢?谢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具体课程有哪些呢?谢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国际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各行各业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也增加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对各类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只重视读写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若不能熟悉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就很容易发生误解。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有学者在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中曾表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能力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时,要充分注重文化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培养其文化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是为了能无障碍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当今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如何在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英语课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培养其文化意识;让其在学习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分层次的文化教育,分析所教知识点中所包含的可能会在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偏差和误解的文化因素,做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时进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文化引导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通常,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单词词义、用语规则及语言结构之上。因此,当在教授学生进行词汇、用语及语篇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其中涉及的文化差异。如由于不同的民族在民俗、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又时常会让词汇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再比如一些常用社交的语用规则也会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而大相径庭。   2.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引导   学习语言只有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才能更有效果。因此英语课程离不开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在创设一个生动、真实、形象的情景的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社会文化差异。   3.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引导   组织presentations、group discussion等形式自主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感受存在跨文化的意识。   4.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资源   当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教学也成为英语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手段。互联网中富含了数量巨大,快速更新的社会文化信息,这些可以弥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文化信息匮乏的教学资料的缺陷,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社会文化信息,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存在的差异及变化的认知度。   5.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体系中,多半是以教师为中心并且只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教师只是注重对单词、课文、句型语法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应该消化吸收现代语言的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需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①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英语教学偏向于语言知识的教授上,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必须改变状态,积极改进教学的方法,有效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改进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把新的内容合理、紧密地融合到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中去,并紧密结合到语言交际实践。   ②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组成,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换信息的过程,但有时候却能传达出比语言更有力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往往有着不同的、特定的含义。如在某些场合下,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无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高兴愉快,但是有时,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   ③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由于学校里英语教学课时限制,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和杂志等书籍,让学生从中提高文化素养,汲取西方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还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的交流,更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即“跨文化交际”。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恰当地应用语言,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交际失败,“跨文化”交际意识必不可少。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单纯地学习语言,对于交际需求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熟悉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文化渗透到语言和交际的各个方面,因此语言的学习应当在沉入文化当中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