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公司后简历个人愿景怎么填写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面对九死一生的创业,想要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人说是商业模式,有人觉得是老板的为人和格局,有人认为是创业团队的强弱,有人判断是资金的多少和资本的实力,有人认为选择的行业很重要,还有一些认为产品的核心技术壁垒很重要。
其实,这一些都是很必须的,但并不是最必要的根本。
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本质,是基于市场的需求到底有多少。
这个市场的需求足够大,公司才有做大的可能,如果市场的需求是相对有限,相对饱和的,那么企业的成长空间就是有限的。
很多创业的失败,并不是缺乏团队、缺乏人脉、缺乏资金,本质上是缺乏市场,你认为市场有需求,但实际上市场没有需求。
判断老板未来能否做大的首要也是最重要标准,是风口。
做一只风口上的猪创业成功的本质,在于风口,而风口其实代表的是行业,是社会需求。
很多人误解了风口的意义,认为风口就是当下热点,于是开始追逐热点。
其实,风口的本质,是大面积、大范围的真实需求。
为什么美团没能顺利的把团购做大,而把外卖做大了,因为市场的需求。
为什么拼多多作为电商平台,卖的最好的居然是水果,也是因为市场的需求。
决定企业发展下限的,其实是那些核心技术和壁垒,决定企业发展上限的,就是市场规模和需求。
举个例子,你在一家学校门口开了一个奶茶铺,原本这里周围没有奶茶铺。
你觉得学生放学应该都会来买奶茶喝,但事实是并没有。
其实奶茶的味道都大差不差,那么如果没有人来买,本质原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们并不喜欢喝奶茶,市场没有需求。
但如果学校附近本身就有一家奶茶铺,而且每天排队人满为患,这时候你也开一家,只要价格和味道都大差不差,那么一定也会生意兴隆。
需求是要靠市场来验证的,它可以被激发出来,但绝不可能无中生有。
做一只风口上的猪,并不是让你到处找风口,而是要借助一个行业的红利期,也就是需求旺盛期,迅速的把自己做大做强。
在我们国家,最大的红利就是人口红利,所以做大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服务于大众的。
比如食品饮料消费,比如汽车,比如住房,比如手机,比如聊天,比如消费支付,比如银行,比如餐饮,又比如外卖、快递。
服务大众的需求,解决大众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风口。
核心壁垒,企业发展的护城河选对行业之后,所有的猪都开始飞,但行业毕竟是有竞争的,风口不会永远存在。
就好像我们用了微信,就很少再用QQ,习惯了支付宝支付,就比较少用微信支付,习惯了天猫,就很少用京东。
市场的竞争早晚会到来,经历粗犷的发展后,就是一场核心技术壁垒的比拼。
同质化的产品一定存在,能做到寡头垄断的企业非常的少,所以企业的核心壁垒就晓得非常重要。
之前提到的创业者思维、商业模式、核心业务团队、核心技术等等,都有可能会成为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一家创业公司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做大,在做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考验这些决定企业壁垒的关键因素了。
不同行业的核心壁垒不同,有一些企业主要靠人才,有一些靠数据,有一些靠技术研发能力,有一些靠商业模式,有一些靠渠道推广能力,当然还有老板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
每一家能够生存且壮大的公司,一定都是有独特的核心壁垒做保障的。
老板本身只是众多维度中,相对最重要的一个而已。
团队的能力再怎么强,市场需求再怎么旺盛,老板的终究是掌舵人,一旦方向偏离,将会越走越远。
老板本身,决定了企业的走向,团队的执行力决定了效率,企业的产品技术决定了发展的下限,用户的需求决定了发展的上限。
所谓的核心壁垒,并不单一指其中一个,因为从上至下,很多方面,都是不可复制的。
或者说,创业的成功,之所以九死一生,是因为缺一不可。
千万别搞错了做生意和开公司很多企业之所以做不大,本质上因为老板的想法是做生意,而非开公司。
有一些餐厅,它可以开成百年老字号,生意兴隆,收入丰厚,但是只此一家,因为老板在做生意。
有一些餐厅,它可以全国开连锁,甚至上市,每一家店可能赚的都不多,但总体体量很大,这叫做开公司。
有一些人,掌握了上游下游,做起了中间商,这叫做生意,有一些人,撮合了上游下游,中间提供了信息化服务,这叫做平台公司。
做生意和开公司,看上去有些雷同,其实差距还挺大。
一家公司要做大,本质上需要找到业务模式的可复制性,然后进行标准化、效率化运作,才有可能起规模。
很多人说,考察企业的老板,要考察人品,考察履历,出生背景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老板,一定要懂创业,懂商业竞争,懂怎么开公司,懂如何运营,而不是怎么做生意,怎么赚差价。
老板的人品固然重要,但德才兼备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否则,有德的人那么多,创业成功的老板为什么那么少。
在公司很小的时候,我们作为投资人,要多去考察市场的前景和需求,然后考察企业老板对于市场未来的判断是否符合预期,商业模式是否有可行性和可复制性。
只有当这些都成立的情况下,才是考察公司的产品定位,核心技术壁垒,核心团队的能力等等。
至于老板的人品什么的,只能说日久见人心,商业场上先做事,后做人。
对于一些创业投资,建议普通的非专业人群,不要过多的去参与,投资一个不了解的行业,听创业企业一面之词,大多钱扔进去,一样是九死一生。
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做投资,才是正道。
如果突然发现公司里很多人不声不响的离职,这时候怎么办?
离职都是不声不响的呀。很多人在同一时间离职这说明一定不是好事。这时候你要静下心来好好观察下了。
《乌合之众》中认为群体无意识状态下情绪影响很关键。你要冷静的分析下,这么多人的离职是因为某个人带的节奏,还是公司运营出了问题。不同的原因,你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我在创业公司待过。公司运营模式是项目小组制。一个项目小组带5-10个组员,开发新项目。项目如果做得顺利,就可以多接大单,多赚钱。这种方式,项目经理的能力尤为重要。当时一个项目经理的能力非常强,很多大单老板都交给他做。他能力强,为人也就比较张扬,他认为很多部门,像人力部门,财务部门等都是为他服务的,他经常跨部门染指其他工作,把大家整得都很不舒服,他们部门的人也跟着飘起来。但我们敢怒不敢言,老板跟我们说,凡是他的事情都开绿灯。
他最不满意的就是奖金和提成问题了。他提过几次,老板都没答应。他就开始不安心工作了。首先是他们部门的人陆陆续续走了一半,人力招人也没有那么快。他就说项目完不成,人手不够。开始老板就给人力施压。但是不到两个月,他们部门10个人就剩3个了,大单肯定接不了。他也离职了,老板再三说也没说通,他还是走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带着7个员工去了另一家竞争公司。
这时老板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一切都晚了。
不到两个月,一个大项目部就解散了,损失了7名得力助手。其他同事是怎么看的呢?私下里其他项目组的人说,他们怎么走得这么勤呢?是公司资金出问题,接不到大单了吗?大家都有点不安,有的也开始在网上投简历,担心自己被裁掉。
等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后,都放松下来了。原来是他们的项目经理早有离职之心,煽动其他同事离职,让公司难已运转。
老板还是有高明之处的,他很快把大单分解其他项目组,人力也在卖力的招人,不到两个月公司就正常运营了。
遇到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断。尤其不要爱到情绪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