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中国人当前的整体英语状况如何?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学英语?
中国人当前的整体英语状况如何?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学英语?
中国人当前的整体英语状况,从笔试成绩来看,还是不错的。就口语表达而言,是茶壶里装汤圆,有货倒不出。
中国的英语从小学一直开设到大学,在应付中考和高考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学习英语的理论和方法。比如疯狂英语李阳,他倡导学英语就要疯狂,打破国际上学语言小班的惯例,上千人或者上万人一起上课,学生们对他的讲课,听得津津有味,李阳成功了,成为全球英语口语专家。但听过他培训的学生们现状如何呢?能够像他那样熟练的用英语交流吗?纵观千千万万的考生,很多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很不错,但口语表达能力怎么样呢?是不是像宣传的那样,人人都能与外国人熟练对话呢?
网络上也掀起了是否要学英语的大讨论,支持与反对的不相上下。一些人为什么要反对学英语呢?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把英语改为选修课,目前很多人,读书时的英语成绩很好,由于工作原因,涉及英语的较少,甚至没有涉及,学得再好也浪费了。既耽搁了时间,又没有实用价值。也有学生为学习英语,吃了不少苦头,便对英语产生抵触情绪。
从目前教育体制来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学英语,或把英语变为选修科,是不现实的。现在谁也不能预料到,英语是否会派上用场。真是印证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在的发展状况怎么样?前景和困难在哪?
所有进过欧洲大超市的人都清楚红酒在这里是怎么样的一个产品,carrefour、lidl、 auchan、leaderprice等等,哪个红酒架子上不是千八百瓶放在那里,20欧以下一般没人细致的研究它,看看产区,价格,差不多就行了,除非有那种祖传的嗜好就喜欢一个牌子的酒,否则你就是天天尝新也要好几年才喝个遍,关键是每年又冒出来无数新品。国内现在把红酒弄的神乎其神,产区、品种、老藤、口感、单宁、配啥啥肉bilibili,我就问大家去菜市场买土豆你研究过产区品种淀粉含量吗?东西好不好喝还得别人告诉,长嘴是干啥的?喜欢哪瓶酒是消费者的自由,入口的一瞬间你就应该有一个判断你是不是爱喝这玩意儿。至于掰扯价格更是扯淡,这东西的逻辑应该是先确定喜欢喝哪种,再确认价格是不是买的起,好几十万人跟风研究一款酒的价格品质这不是瞎凑热闹是啥?我觉得二锅头不贵,我不爱喝啊,我管它卖多少钱;我爱喝茅台,我买不起啊,我管他卖多少钱,我只会关心我爱喝而且买的起的酒对吧?红酒也是一样,选择太多了,多余跟一款甚至一百款较劲。
再说现在网上很火的西班牙红酒,西班牙在欧洲是一个穷国,那款酒卖的好完全是因为价格低,一分钱一分货在哪里都是真理,不信您到摩纳哥超市看看,不会有5欧以下的红酒,没人买。
接着说国内的红酒市场,继续培养客户吧。之所以酒商们打得不可开交,不就是客户群单一、客户数量有限么?什么一亿消费者、年消费额百十亿都是糊弄吃瓜群众,真有这么大的量就不用拼命抢份额了,各找各的消费群不就完了?买996的,买奔富的、买玛歌的谁也别挤兑谁。中国红酒市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酒商,而在于文化,说这话不是装高逼格,只有有了相对应的文化基础才能引发后续的交流品鉴接受购买。其实红酒很适合浅尝慢饮,在与朋友的聊天中滋润气氛调节口味。但是为什么大家聚会喝酒很少选用红酒?因为对新事物与生俱来的抗拒。首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酒的传承历经五千年,已经把酒的概念浸到基因里。其次儒家思想是很保守的文化,不容易去改变一定之规。所以现阶段酒商们还远远没到拼价格抢市场的时候,应该联合起来推广红酒文化,把红酒推到中国人朋友聚会畅饮的酒桌上,无论从价格还是服务上想办法,都要先打破饮用环境的壁垒。谁说撸串不能配红酒,那跟煎牛排有什么区别;谁说涮火锅杀猪菜不能喝红酒,法餐里也有酸菜炖血肠;谁说婚丧嫁娶不能用干红,不行还可以选干白和桃红起泡嘛。有些酒商为了体现层次,自己一个人在欧式装修的环境里边喝边扯淡,这哪里是在买酒,简直是要毁了红酒生意。在中国喝得起红酒的有几个天天有功夫在家吃饭喝酒?场景不对,酒跟茶不一样。
综上所述,红酒市场远远没到打开的时候,看看啤酒的销量,红酒也就是刚刚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