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觉孤独没有朋友怎么办
中学生怕同学不和她玩怎么办?
中学生怕同学不和她玩怎么办?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很多处于人际关系敏感期的孩子,十分害怕没人和他一起玩。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出门,孩子看到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也很想加入,但是由于害怕却不敢。
有的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要加入别人,但是可能会遭到其他孩子的拒绝,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听到那句:我们不想和你玩。这句话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社交。当孩子处于人际关系敏感期时,家长要注重引导孩子的人际交往。
案例:“我不想和你玩”,对孩子有多大的杀伤力。
妞妞是表哥家的女儿,今年刚五周岁。表哥和表嫂周日有事情,把孩子放在我家让我带一天。那天我就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很想玩秋千,但是看到有好多小朋友围在秋千架上。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形成了一种规定,一个人玩五分钟,再换下一个。
但是由于妞妞是新加入的,所以妞妞不在玩秋千的队列当中。妞妞眼巴巴的看着那些孩子,后来我鼓励妞妞:你去问问这些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呀。于是妞妞大着胆子去问里面的孩子们,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秋千吗?
但是孩子们看着这个陌生人,对妞妞说:我们不想和你一起玩儿。可能这只是孩子无心的一句话,但是妞妞委屈地跑过来抱住我的腿,大哭起来。那一瞬间我觉得那些孩子很讨厌呢,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
后来妞妞跟我说:小姨我想回家。把妞妞带回家后,我试着带妞妞去游乐场玩,但是妞妞却不想出门了,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动画片。可能大人觉得孩子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值得一提,但是孩子也会在人际关系里受到伤害。
什么是人际关系敏感期?
蒙特梭利就在敏感期理论中提到,处于2—6岁的孩子,会遇到人际关系敏感期。孩子会主动寻找小伙伴,并与小伙伴开始互相依恋。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从一开始和多个小伙伴一起玩,到只和一两个小伙伴一起玩。
社交需求本来就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需求,自己不被别人接纳,孩子会十分不好受。所以当孩子在2到6岁的人际关系敏感期,非常渴望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内心自我认同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也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但是如果孩子在人际交往敏感期总受挫,例如遭到了同龄人的拒绝。孩子内心就会变得卑微敏感。大人觉得孩子的世界很单纯,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也非常幼小,不被同龄人接纳会让孩子内心受到创伤。
当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时,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的交友心态
很多孩子对朋友的执念很深,如果孩子遭到了某一朋友的拒绝之后,孩子内心会十分不安。重感情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这句话,而时常受到威胁,为了迎合他人总是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要帮助孩子打开心结,告诉孩子:如果有人不想和你一起玩,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个人,而改变自己。小朋友那么多,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并且有相同爱好的人。
不替孩子做决定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受欺负。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试着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上,问问孩子这样做自己到底会不会开心?
如果孩子愿意迁就好朋友,父母也不要多说什么。只要孩子没有遭受欺负,可以让孩子自己建立自己的交友规则。
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有些孩子很奇怪,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受挫之后,反而还会去找人家。很多家长都吐槽过孩子这一行为,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已经明确说了不想和孩子一起玩,但是孩子还是眼巴巴的去找人家呢?
这是因为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小,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出门结交其他的小朋友,给孩子创造别的社交场景。
孩子处于社交敏感期,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让孩子遵守规则
孩子的社交偏向集体化,有些孩子比较好动,
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好动的孩子可能喜欢欺负内向的孩子,而内向的孩子则可能与集体比较疏离。
但是不管孩子性格是什么样,在集体当中都要遵守规则。如果孩子总是违反规则,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这样的孩子玩。
鼓励孩子多分享
孩子处于社交敏感期时,希望自己身边的朋友多一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多分享,这样其他的小朋友,会觉得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
别的小朋友也会愿意和孩子玩,并且孩子分享之后,其他小朋友以后也会主动跟孩子分享,一来二去孩子就拥有了好人缘。
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
每个人都希望能结交善良的朋友,如果孩子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也会帮孩子吸引到不少朋友。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社交,是在学校里。在同一个班集体当中,如果孩子经常为集体做好事,总是帮助其他小朋友,大家都会觉得孩子是一个品质很好的人。同学和老师都会很喜欢这样的孩子。
孩子处于社交敏感期时,因为其他小朋友的一些话,会感到自己不受欢迎。这时孩子就会感到很孤单,每个孩子都渴望能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欢迎,身边拥有很多好朋友,父母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青少年为什么渴望独处又害怕孤单?
因为青少年不喜欢被束缚,不想自己的自由空间被长辈们所左右,Ta们更喜欢无拘无束的可以天马行空的论调,但是Ta们又因为太年少而导致内心不够强大,起码在生活起居上大多数青少年无法照顾好自己,因此又离不开家人的照顾,又或是离不开有小伙伴的陪伴,就算没有家人的照顾,有个小伙伴一起去吃快餐也行,起码有个陪同。
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
独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增值期,证明一个人与自然人事适应能力
一个人独处,也许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合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消除孤独感。 人本来就害怕孤独。但无论置身于怎样的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还是互无瓜葛。人世就是这样的冷漠无情,所以,都市中流行随身听大概就是为了用平时听惯了的音乐来独自打发处于人群中的孤独吧。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为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
人际交往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作用,对中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材尤为重要。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孤独感。“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