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九功养生太极拳 各位高手指点一下,学武当太极拳练哪个套路最好?

[更新]
·
·
分类:运动休闲
2995 阅读

武当九功养生太极拳

各位高手指点一下,学武当太极拳练哪个套路最好?

各位高手指点一下,学武当太极拳练哪个套路最好?

关于学习武当太极拳,那个套路好的问题,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太极拳不在什么套路和套路多少上,而是在练习中,有没有太极味,这个听来简单做到难的味道,是要好好的练习,才有可能得道的。
不论哪个门派的太极拳,要求的都是放松,在松的基础上,要虚灵顶劲,百汇穴上领,松肩坠轴,松腰松胯,深呼吸,气沉丹田,迈步如猫,轻盈灵活,确保立身中正;建议选一套自己喜欢的套路,找一个懂太极的老师指导,用心练习,就会成就太极,祝你成功!谢谢

初学太极拳一定要从身边找个明师传授、学太极从那套拳开始、都离不开基本功的练习、桩功内养、柔韧性、硬功的阴阳互补、螺旋上升功力训练、从那套太极拳入手都可以、从浅入深专注一法、得觅太极拳之道。再找国内真得功夫、德行兼备者明理通达师求得真传承。

没有最好的。只有炼精了最好。

都一样 心入无极 则出手无不极~

目前来说,名气最大、功夫最好的就是武当山的钟云龙道长,108式武当太极拳不错,28是简化版也很好。武当太极不光行云流水,姿势好看,而且内养精气神,以道家理论指导,可作为一生长期练习的拳术。但是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就有点不伦不类了,所谓的陈式(氏)太极拳其实是少林炮捶吸收太极内涵改编而来,其中有金刚捣碓一招足可证明,因道家太极绝对不会这样起名,可见陈家沟温县虽然名为太极拳,毕竟无法和正宗武当太极相提并论。至于杨露禅学拳于陈长兴,只是学习陈沟拳的某些特点,杨露禅是另有机遇得到太极至理,杨露禅本人也从来不承认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作为有师徒名分的高人,杨露禅应该不会乱说并否认师傅的。由此可见,太极拳出自道家,张三丰创拳,举世公认。当然对于那些为了私利和钱财否定武当太极拳和张三丰的人,我们也只能一笑而过。

从个人观点来看,学武当太极来说,可以试试武当循经太极拳24式。推荐循经24式的理由是它是由国家推广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加入真气循经而变化来的,动作变化不大。如果,学过简化二十四太极拳的,再练循经太极拳比较容易掌握。据说,还有产生真气循经和练内功的功效,所以可以试试。

武当太乙九式拳教学?

《武当九式太极拳》介绍
抱圆守一(预备式)
一、引气归元(起势)
二、怀抱阴阳
三、野马分鬃
四、揽雀尾
五、叶底摘桃
六、玉龙抖鳞
七、道人拴门
八、推山填海
九、正气长存(收势)
抱圆守一示范)
1、身体放松,两脚并拢,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
2、调整呼吸,双腿缓缓向下微曲15
3、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脚跟抬起,向左平移略宽于肩,脚尖至脚跟依次缓缓落地,重心在两腿之间
4、双手微微抬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抱圆于丹田
一、引气归元(起势)
1、双手缓缓向身体两侧抬起,高度不超过肩膀,两臂放
2、两手向前平移至胸前,与肩同
3、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落至两跨根部,同时重
4、双手缓缓向身体两侧抬起,高度不超过肩膀,两臂放松,两腿重心上移至15
5、两手向前平移至胸前,与肩
6、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落至两跨根部,同时重心下沉
7、双手缓缓向身体两侧抬起,高度不超过肩膀,两臂放松,两腿重心上移至15 °
8、两手向前平移至胸前,与肩同宽
9、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落至两跨根部,同时重心下沉
二、怀抱阴阳
1、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抱球于腹前,(左手在下焦,右手在中焦
2、身体保持中正,重心移至左腿,右腿自然放松
3、身体保持中正,左脚与左膝关节保持垂直,由腰部带动上身向左转45°
4、两手翻转抱球,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重心保持不动
5、身体保持中正不动,重心后坐移至右腿,左腿自然
6、身体保持中正,右脚与右膝关节保持垂直,由腰部带动上身向右转90°
7、两手翻转抱球,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重心保持不
三、野马分鬃
1、身体左转同时带动左手向左旋转平移至左胸前,左手指尖不超过眼睛,右手于左手肘关节处手心向下,重心移至两腿
2、腰部微微左转,左手翻掌向
3、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自然下落回收至右跨,左腿自
4、收左脚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重心于右腿,同时左手向下向内于丹田处,托掌向上,右手同时向上向内拦回于膻中穴,掌心向下,双手掌心相对,成抱球状
5、身体保持中正,左腿开胯出左脚于身体左侧,脚跟着地
6、重心前移,后退蹬脚,成弓步,同时左手向外棚,掌心向内,左手高不过肩,右手向后按于右跨旁,两臂
7、身体保持不动,右手向左前方按掌于左手下方,掌心向
8、重心移至右腿坐跨,勾左脚,右手保持不动,同时左手回收至右手肘关
9、左脚微微外摆,同时右手顺时针向外划半圆至丹田处,左手自下向上划半圆至膻中穴,掌心相对成抱球势,同时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
四、揽雀尾
1、身体保持中正,身体微微向右转腰,右腿开
2、右脚向右前方出腿,脚跟着
3、重心向前,左脚跟半步前脚掌点地,同时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双手掌心向内,外撑抱圆,圆裆
4、重心微微前移至右腿,左脚向后撤步,形成弓步,上身不
5、两手翻掌,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往回捋至跨前,右手不动,左手向后划圆合于右手手腕
6、向右转腰,两手从腰间向外挤出,
7、重心后移坐跨,右脚脚尖勾起,左手按于右手手腕不动,右手向外
8、重心前移,左脚跟半步,前脚掌点地,同时双手下按,两
五、叶底摘桃
1、收左脚,双脚并拢,双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身体放松
2、双手向头顶斜上方伸出
3、双手攥
4、退左脚,成马步,双拳向内翻转亮拳
六、玉龙抖麟
1、重心前移,弓步,左手向前穿掌,右手掌心向上放于左手肘关节处
2、重心后坐移至左腿,左手托掌平移至左45°角
3、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前脚掌点地,上身保持不动
4、右脚向后退步,形成弓步,上身保持不动
5、转腰弓步变马步,同时双手向外捋至胸前,掌心向外
6、重心前移,弓步,右手向前穿掌,左手掌心向上放于右手肘关节处
7、重心后坐移至右腿,右手托掌平移至右45°角
8、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前脚掌点地,上身保持不动
9、左脚向后退步,形成弓步,上身保持不动
10、转腰弓步变马步,同时双手向外捋至胸前,掌心向外
七、道人拴门
1、向右转腰,重心前移弓步,左手向前与右手形成抱圆,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掌心向内
2、身体保持不动,右手从内向上向外翻掌,左手托掌,右手按掌
3、重心后坐,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前脚掌点地,同手双手捋回,左手收回腰间,右手托掌
4、右手向左划半圆收回腰间,左手由腰间向前划半圆,左手托掌伸出
5、腰部向左微转,右脚向前点地,形成虚步,右手握拳顶于腰间,右肘关节向左摆出,左手按于右拳之上
6、右脚后撤,重心移至右脚,右手向前伸出,形成托掌之势,左手回到腰间,掌心向上
7、、左脚脚尖点地变虚步,左手握拳顶于腰间,左肘关节向左摆出,右手按于左拳之上
八、推山填海
1、身体回正,右手伸出,成托掌之势,左手回到腰间
2、身体向右转腰,右手架掌于头顶,左手背掌在腰后
3、左脚向前上步,同时后脚跟半步,身体重心平推靠出,变成马步
4、重心后移坐跨,左脚脚尖勾起,上身保持不动
5、向右转腰,左脚向右内扣
6、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回,脚尖点地,同时右手收回腰间,掌心向上,左手伸出形成托掌之势
7、身体向左转腰,左手架掌于头顶,右手背掌在腰后
8、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后脚跟半步,身体重心平推靠出,变成马步
九、野马分鬃
1、身体向左回正,成马步
2、左手向下按,右手向上托,成马步抱球于胸前,左手于膻中,右手于下丹田。
3、左手自下向上,同时向右变弓步,右手掌心下按,左手掌心向上。
4、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自然下落回收至左跨,右腿自然放松
5、收右脚至左脚内侧,右脚尖点地,重心于左腿,同时右手向下收回下丹田处,托掌向上,左手同时向上收回于膻中穴,掌心向下,双手掌心相对,成抱球状。
6、上身保持中正,右腿开胯出右脚于身体右侧,脚跟着地。
7、重心前移,后腿蹬脚,成弓步,同时右手向外棚,掌心向内,右手高不过肩,同时左手向后按于左跨旁,两臂撑圆。
8、身体保持不动,左手向左前方按掌于右掌下方,右掌心向外。
9、重心移至左腿坐跨,勾右脚,左手保持不动,同时右手回收至左手肘关节
10、右脚向右微微外摆,同时左手顺时针向外划半圆至下丹田处,右手自下向上划半圆至膻中穴,掌心相对成抱球势,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左脚尖点地。
十、揽雀尾(反式)
1、身体保持中正,身体微微向左转腰,左腿开胯
2、左脚向左前方出腿,脚跟着地,脚尖勾起。
3、重心向前,右脚跟半步前脚掌点地,同时右手向下,左手向上,双手掌心向内,外撑抱圆,圆裆坐跨
4、重心微微前移至左腿,右脚向后撤步,形成弓步,上身不动
5、两手翻掌,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同时往回捋至跨前,重心后坐,左手不动,右手向后划圆合于左手手腕之上,放于胸前。
6、向左转腰,两手向外挤出,形成左弓步。
7、重心后移坐跨,左脚脚尖勾起,同时右手按于左手手腕不动,左手向外翻掌。
8、重心前移,右脚跟半步,右前脚掌点地,同时双手下按,两臂撑圆。
十一、叶底摘桃(反式)
1、收右脚,双脚并拢,双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身体放松
2、双手向头顶斜上方伸出
3、双手攥拳
4、退右脚,成马步,双拳向内翻转亮拳
十二、玉龙抖鳞
1、重心前移,弓步,右手向前穿掌,左手掌心向上放于右手肘关节处
2、重心后坐移至右腿,右手托掌平移至右45°角
3、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前脚掌点地,上身保持不动
4、左脚向后退步,形成弓步,上身保持不动
5、转腰弓步变马步,同时双手向外捋至胸前,掌心向外
6、重心前移,弓步,左手向前穿掌,右手掌心向上放于左手肘关节处
7、重心后坐移至左腿,左手托掌平移至左45°角
8、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前脚掌点地,上身保持不动
9、右脚向后退步,形成弓步,上身保持不动
10、转腰弓步变马步,同时双手向外捋至胸前,掌心向外
十三、道人栓门(反式)
1、向左转腰,重心前移弓步,右手向前与左手形成抱圆,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双手掌心向内
2、身体保持不动,左手从内向上向外翻掌,右手托掌,左手按掌
3、重心后坐,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前脚掌点地,同时双手捋回,右手收回腰间,左手托掌伸出
4、左手向左划半圆收回腰间,右手由腰间向前划半圆,右手托掌伸出
5、腰部向右微转,左脚向前点地,形成虚步,左手握拳顶于腰间,左肘关节向右摆出,右手按于左拳之上
6、左脚后撤,重心移至左脚,左手向前伸出,形成托掌之势,右手回到腰间,掌心向上
7、右脚脚尖点地变虚步,右手握拳顶于腰间,右肘关节向左摆出,左手按于右拳之上
十四、推山填海(反式)
1、身体回正,左手伸出,成托掌之势,右手回到腰间
2、身体向左转腰,左手架掌于头顶,右手背掌在腰后
3、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后脚跟半步,身体重心平推靠出,变成马步
4、重心后移坐跨,右脚脚尖勾起,上身保持不动
5、向左转腰,右脚向左内扣
6、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脚尖点地,同时左手收回腰间,掌心向下,右手伸出形成托掌之势
7、身体向右转腰,右手架掌于头顶,左手背掌在腰后
8、左脚向前上步,同时后脚跟半步,身体重心平推靠出,变成马步
正气长存(收势)
1、重心移至右腿坐跨,左脚脚尖勾起
2、身体回正,变成马步
3、身体下沉,屈膝松垮,右手翻掌由头部向丹田处下按
4、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微微收回与肩同宽,双手打开向上至头顶
5、双手向下按至两跨之间
6、双手打开向上至头顶
7、双手向下按至两跨之间
8、双手放松放于身体两侧,收左脚,双脚并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