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扮演什么角色?

[更新]
·
·
分类:行业
2149 阅读

管理者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扮演什么角色?

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扮演什么角色?

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1.参谋者。
1)参与公司的方针政策制定
树立服务的思想,把工作对象当作自己的客户来对待,深入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公司各项方针、政策、制度、方案与措施等的制定。
2)提供合理化建议与劝告。
以审慎精确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参与公司主管或业务部门处理实际业务,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3)辅助主要领导者战略决策。
深入“一线”,充分掌握战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员工的思想动向,主动将实情反馈给公司主要领导者,辅助其制定新计划、新战略和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4)推进战略计划的落实与执行。
以专业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坚决执行公司战略和具体决策,严抓计划的控制和执行,并落到实处,顺利推进公司战略计划的渗透。
2.协同者。
1)积极协调,和谐环境。
主动沟通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获得多方面的支持、配合和帮助,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2)凝聚团队,求同发展。
以企业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理想,凝聚团队,统一团队的认识和思想,使组织内部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形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互助协作的精神风貌。
3)支持同事,携手共进。
应尽心尽力地关心、支持和帮助同事,当同事遇到挫折时,不能冷眼旁观,幸灾乐祸;当同事取得成绩时,不能蓄意诋毁,抬高自己。
3.服务者。
1)服务上级,执行坚决。
执行计划,反馈实情;坦诚建言,辅助决策。
2)面向下属,关心激励。
深入了解下属,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下属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和改善心智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积极引导下属培养积极、开放、沟通的心态,营造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
4.负责者。
1)恪尽职守
在其位谋其政,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
2)敢于负责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邀功诿过,更不能嫁祸他人。
3)无功即过
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不能谨小慎微,碌碌无为。
5.学习者。
1)养成习惯
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博专结合
重点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广泛涉猎其他管理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贵在践行
要善于从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行以求实,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4)学以致用
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工作。
6.创新者
1)发现问题
要善于从成功中发现失误和问题,从失败中发现生机和希望。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个人不断进步,公司不断发展。
2)持续改进
要善于检讨自己,通过自我反省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
3)敢为人先
要树立超越自我、志在领先的意识,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开拓进取。

影响管理决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管理者决策的质量会影响下属的工作,甚至会影响组织的生死存亡。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决策就是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管理者制定决策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决策质量的重要性:
  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影响决策方式的选择:时间压力不大、问题能否解决事关全局、需要发挥创造性、需要被下属广泛接受时,要采用团体决策;时间紧迫、问题能否解决不影响全局、有先例参考时,可以采用个人或小组决策。
  2、管理者为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所掌握的信息和技能的程度:
  为做出高质量的决策管理者需要掌握了足够的信息,管理者的技能要满足有利于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如果只是信息不够,那就需要从多方面搜集信息;如果只是技能不够,那就需要依靠领导小组的集体智慧;如果信息和技能都不够,那就要尽可能地集思广益了。
  3、问题的结构性程度:
  需要解决决策结构类型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问题直观、目标明确、信息清楚且完整、方案结果确定、有先例)一般按照相应的规则与政策采用程序化决策,非结构性问题(问题新颖、唯一、不经常发生、信息不完全且模糊、无先例)一般要创造性地采用非程序化决策。
  4、下属对决策的接受或赞许程度是不是有效执行决策的关键。
  只有下属所接受的决策才能有效地执行,如果下属心里没有接受决策,但决策确实需要贯彻执行时,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下属不能故意犯错,如果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者一定要设法提高下属对决策的接受程度。只有下属接受决策,才会认真执行决策。
  5、管理者自行决策被下属接受的可能性。
  需要通过团体决策,下属能够接受,如果管理者自行决策,就不能保证下属所接受,这需要管理者对自己的真实影响力(包括经验、权威、知识、水平、魅力、权力、人缘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估。简单地认为自己做出的决策只要没人反对,就是普遍接受,这对于解决问题是有害无益的。
  6、对明确清晰的组织目标所表现出的积极程度。
  把解决工作问题所要达到的组织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如果下属认为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公私分明”,这肯定是不行的。管理者一定要设法将组织的目标转化为下属的目标、将组织的利益转化为集体的利益,毕竟,人们的一切奋斗都与自己的利益有关。
  7、.对于最优方案下属间可能产生意见冲突的程度。
  下属之间对于解决方案最佳是不能产生冲突,一般来说,集体决策虽然可能被普遍接受,但往往得出的是次优方案。而管理者个人决策或小组决策尽管可能得出最优方案(包括两种情形:
  ①提高所有成员的利益;
  ②损害部分成员的利益,但整体利益的增加大于部分成员利益的减少,如奖勤罚懒),但下属之间往往可能产生意见冲突。
  因此,需要管理者认真考虑是要得到最优方案,还是要使下属意见冲突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