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适合大批量吗 智能时代,精益生产管理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更新]
·
·
分类:行业
2316 阅读

精益生产适合大批量吗

智能时代,精益生产管理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智能时代,精益生产管理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又称丰田精益生产;
“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
“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
精益生产有五个原则:
1.?价值
  精益思想认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只能由最终用户确定,价值也只有满足特定用户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精益思想重新定义了价值观与现代企业原则,它同传统的制造思想,即主观高效率地大量制造既定产品向用户推销,是完全对立的。
  2.价值流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从概念到投产的设计过程;从定货到送货的信息过程;从原材料到产品的转换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
  3.流动
  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强调的是“动”。
传统观念是“分工和大量才能高效率”,但是精益思想却认为成批、大批量生产经常意味着等待和停滞;
  4.拉动
  “拉动”的本质含义是让企业按用户需要拉动生产,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产品强行推给用户。立即设计、计划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最后实现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实现拉动的方法是实行JIT生产(Just-in-time)和单件流(One-Piece Flow)。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周期、定货周期、生产周期降低50%。
  5.完美
  精益思想:通过完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价值”。
  精益制造的“完美”有3个含义:用户满意、无差错生产和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
我们说了那么多的精益生产,怎么样来实现所谓的精益生产呢?
通俗的说,我们要通过使用一系列的精益工具来消除7大浪费,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1.等待浪费
等待并非加工过程,待工和待料是两种最常见的等待情形。
常见的等待现象有:物料供应或前工序能力不足造成待料,监视设备作业造成员工作业停顿,设备故障造成生产停滞,质量问题造成停工,型号切换造成生产停顿。
造成等待的常见原因有:流水线能力不平衡,计划不合理,设备维护不到位,物料供应不及时等。??
2.搬运浪费
搬运过程中的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造成空间、时间、人力和工具等浪费。
?? 3.不良浪费
?美国零缺陷大师克劳斯比说:“任何事情没有一步做到位都会造成额外或本。”
常见的不良浪费有:材料损失,设备折旧,人工损失,能源损失,价格损失,订单损失,信誉损失等。?
4.动作浪费
多余的动作、不合适的动作增加员工作业强度、降低生产效率,因此也是一种浪费。
常见的浪费动作有: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停止,动作幅度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多,转身角度大,移动中变换动作,未掌握作业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重复动作及不必要动作。
?? 5.加工浪费
每提高一级加工精度将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费用。过高的加工精度造成浪费,它付出了额外的成本,或造成了不必要的高质量。
常见的加工浪费情形有:加工余量过大、过高的精度、不必要的加工等。
造成的浪费有:设备折旧、人工损失、辅助材料损失、能源消耗等。 ?
?? 6.库存浪费
企业内常见的库存形态有: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库存,半成品、在制品库存、成品、在途品库存等库存将带来额外的搬运储存成本,造成空间浪费,占用资金和可能的投资回报损失,还有可能使物料价值衰减造成呆料废料,造成先进先出作业困难。库存会掩盖诸多问题、造成假象甚至有说法”库存是万恶之源”。
?? 7.制造过多、过早浪费
制造过多、制造过早都会造成库存,违背J1T原则。
可能造成的浪费有:造成在库、计划外消耗或提早消耗.增加滞留在库的风险,降低应对变化的能力等由于各种浪费消耗了企业资源,降低了经营效率,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订单履行,必将造成第八种浪费——缺货损失。
缺货损失是企业最严重的损失,主要有:紧急订单造成的额外成本,延迟订单造成的额外成本,订单取消造成的利润损失,还有一次严重的缺货或多次发生缺货势必造成机会损失、客户流失最终导致市场机会损失。

国内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存在什么问题呢?

首先很高兴接受题主的问题。
国内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存在的问题是多样化的,最直接的就是推行过程中阻力大或者说执行力差。我的观点是:对于精益生产方式背后的思维、理念不足!
企业在精益生产推行时执行力差,是理念没有到位,执行力差只是表象!
在精益生产推进过程中,项目组织的重要性优先于精益技术本身。而精益技术又是项目组织的基础和能力保障,缺少对精益技术的理解的思维和理念,那么项目推进就难以有效的组织开展起来!举例:
某产品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安排生产线,6人,8H,产出1000PCS。通过精益技术也就是所说的作业改善、工装改善、设备改善、工序改善等等手段,结果6人,7H,产出1000PCS,多余的一小时,让员工下班。真正的精益思维、理念是5人,8H,产出1000PCS。那么问题来了:减少一人,工序重新分配,技能又要重新培养,过程中又要每天对每个流程进行改善(持续改善的真正定义),而企业具有这样理念的人太少,最后慢慢变成,6人,8H,产出1100PCS,由于超出客户需求,最后又回到原点6人,8H,产出1000PCS。最后质疑精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