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入门零基础 数学建模怎么学?

[更新]
·
·
分类:行业
3514 阅读

数学建模入门零基础

数学建模怎么学?

数学建模怎么学?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建模是从方程(组)模型、不等式(组)模型、几何模型3种类型开始。
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如银行利息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通常都需要建立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我是个数学建模初学者,请高手这点,首先应从哪方面入手呢?

先学习一点基本的数学知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然后可以找一本数学模型的数看几个案例。这样你就可以进行数学建模了。要注意想完成一个很好的作品还需要了解数学工具软件 如matlab就可以

数学建模应该怎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让学生学习这个过程同样非常困难,目前教学界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却存在一些经验供参考:  1.数学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他们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根据数学建模的过程,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直角坐标系模型、目标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讲立体几何时可引入正方体模型或长方体模型把相关问题放入到这些模型中来解决;又如在解析几何中讲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后,可引入两点间的距离模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则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2.选择适当的数学建模问题,介绍数学建模方法  对课本中出现的应用问题,可以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结合拓广类比成新的数学建模应用问题;对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可以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基本不等式:a2 b2≥2ab当a>0、b>0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题:某厂要生产一批无盖的圆柱形桶,每个桶的容积为1立方米,用来做底的金属每平方米30元,做侧面的金属每平方米为20元,如何设计圆桶尺寸,可以使成本最低?这是数学模型的基本应用问题。  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或以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介绍建模方法。如市场经济中涉及成本、利润、储蓄、保险、投标及股份制等,是中学数学建模问题的好素材,适当的选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类型的建模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观念,而且还为日后能主动以数学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提供了能力上的准备。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经常渗透数学建模意识,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而课堂中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曾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