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怎么学好
高考地理选择怎么提高正确率?
高考地理选择怎么提高正确率?
高考地理选择题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答题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其覆盖的范围却可能很大,如时间跨度、空间跨度、知识点跨度、思维跨度等,甚至超过了一些综合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1. 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尾气排放,只不过能降低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 2 )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 3 )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 4 )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与此相反,有些题组中还经常出现条件不断变换的情况,解题时千万不要将上题中的条件作为下一题的已知条件,否则极易受到干扰,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解题时应将它们看作是一道道独立的试题。
2. 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正确解题
( 1 )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オ
( 2 )精确计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
( 3 )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 4 )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
( 5 )优选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
( 6 )排除法
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 7 )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 8 )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
离高考只剩80天了,地理和历史什么都不会,请问一下地理还有历史怎么学?
我来简单的谈谈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作为从教20年的高中一线老师,对这样的问题确实有很多想说的,只不过是时间紧文笔有限只能从简。但是如能做得到,到提高成绩是非常明显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不到80天的时间一定要从主干抓起,才能突破2019年高考文综科目,实现提分的目的。
地理与历史都是文科综合的一科,具有相似的一些特点,我以高中地理为例,谈谈如何在不足80多天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成绩。我谈点具体的,可以直接提分的方法。
1、把高一必修1中的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中的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运动、天气特点搞清楚;大气的热力作用中的受热过程、保温作用两个知识弄明白,特别是吸收、散射的削弱作用的选择性一定要过关,例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早晨太阳为什么更大更红?这里涉及太阳光谱知识。近年地理高考特别喜欢考查与地温气温相关的绿化生态、农业防寒、工业材料的相关知识,这应该是当前我们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高考核心命题组应该有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的老师在倡导这种方向。考生一定要突破,之前地理老师与学生都容易被忽视这一块。
2、要能熟练的解释气候类型分布、形成、特点、影响农业工业。这是学高中地理的看家本领,每一年都很多考点在这里,分值都会在12分以上,可是说是必考的内容,但是也要有侧重点的复习,最可能考的是季风环流与热带气候类型,因为我国近年来与东南亚国家、巴西、智利、非洲国家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这些地方需要我们国民去了解与挖掘,因此复习时一定要作为重点区域去复习,高考提分才可能快才!
3、陆地环境中的外力作用与地貌知识点要重点复习。我们生活的世界最直接进入我们眼里的就是地貌这一个地理要素了,其次才是生物与水文要素。土壤本身是很重要,怎奈太复杂高中基本不考查。另外当前旅游业的兴起,也对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演变规律的认知要求越来越高了。这里重点突破流水与风力侵蚀、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注意这些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而高考地理对地质的要求不高,所以复习可以从简。
4、可以这样说,高考试卷上虽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值各占50%左右,但是难题都基本上在自然地理,或者说解题思路都是从自然地理下手的。因此,复习时一定要突破我上面说的三块内容。至于地球的运动这个模块,因为难度太大,近年高考很少直接命题,所以不要把复习时间花在这上面,否则就难倒了你也吓倒了你。
时间的关系,不多说了,最后强调一点就是抓主干、有正确的复习的思路才能在2019年的文科综合科目中有出色的表现,实现提分的目的与愿望。
祝考生高考胜利!关注师范生活,有问题可以咨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