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怎么做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采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更新]
·
·
分类:行业
4000 阅读

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怎么做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采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采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在忽视一个很严重的教学问题,就是教师一直作为教学主体传授一些语文学科的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注定是错误的,也在教学目标中错误地把学生定位为一个学习的机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新课标理念之下,要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规划的方向中走到更远的学习道路上,合作探究学习就成了一个很必要的教学方式。
一、 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主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加入课堂教学模式中来,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学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学生聪明、天真、活泼、好动,这种天性之下可以使学生对于自主合作学习充满好奇,就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之下开展一样的学习。即使对于一些不善于言谈和表达自己的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里感受课堂的学习气氛,最终会轻松地试着去表达自己,并且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教师讲解有关动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小组合作的环节,比如分组带领学生去动物园观看小动物,在小组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如何去,都带哪些东西,穿什么样的衣服,在小组合作中达到意见的一致,这一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也能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获得重要的知识,所以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整体的合作和学习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且会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在更大的环境里对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思考。
(二) 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并不是为了统一答案,或者将教学模式统一化,而是在共性中培养个性,在合作中找到差异,所以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学生对合作教学有个全新的认识,然后对课本有基本的了解,在对课本熟悉掌握之后,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讨论和研究,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表达看法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思考,主动想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不同的观点,可以自主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实践互动,进社区养老院慰问老人,在制定具体小组活动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思考出具体规划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
二、 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一) 引导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学生单一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团队的集体协作,这就需要学生在合作中将个人融入一个群体之中。而小学生思维比较简单,能动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老师对小组合作进行积极的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小组合作的学习。所以老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有目的性的设计一些特定的教学环节来辅助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只有在不断的合作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无限乐趣,并且找到合作的正确方式,这样在日后的小组教学中就会自己养成合作的习惯。比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春天》的时候,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然后小组代表发言,也可以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一幅春天的简笔画,最终在课程结束后,老师总结,一一点评学生的作品和发言。
(二)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朗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块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也要在不断的实践之中总结出更适应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最终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受益者,比如《菜园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对小组进行划分,然后小组在自由阅读之中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当堂阅读,在进行准备的时候小组成员对其朗读提出不同的意见,也对其朗读的动作进行指导,然后进行评比,最终评选优秀的朗读者,最终可以小组合照,悬挂于班级的墙面上,这种合作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积极有效的,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得到稳步提升。也能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大胆地展示自己,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更好地掌握课堂的教学和学生小组实践的效果,最终教师和学生一起进步。
(三)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门类,并不是单一的,这种过程需要教师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鼓励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这就要教师经常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己的存在感,这样可以观察学生对具体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尽量在上课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表现的机会。例如,在归纳文章内容时,小组在合作之后,学生不能根据小组的统一答案直接念出来,这样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也要教师对内向和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此外,学生在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对其答案进行补充,并且最终对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这样的过程才是学生积极学习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也在小组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老师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
三、结语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需要每个教师去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方法的。只有在教师不断地探索之中才能为学生更好的上课,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小组的积极参与者。要让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最终在综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资料来源:章志娟. 新课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的浅议[J]. 考试周刊, 2018, (59):57.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的学习动机有10个层次:
其中的第2和第3层动机,家长们最熟悉,也用得最多。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惩罚和监督等措施来推动孩子学习,也就是俗话说的“胡萝卜 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却发现:外部奖励对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并无帮助,反而会降低了孩子的内部驱动力。
这是因为,一旦老师和家长经常使用“胡萝卜 大棒”模式的话,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奖励,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当外部奖励无法持续增长来满足他们的时候,孩子对于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很快就消失了。
反过来,惩罚也是一样。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家幼儿园为了促使家长们放学时按时将孩子接走,规定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将孩子接走,就对他们罚款3美元。结果迟接的现象不降反增。这是因为,家长们都认为:既然我已经交了罚款,那么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迟接,让老师多照看一会儿孩子是我付费购买的服务。
看,这就是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些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掩盖、推脱、伪造,以逃避惩罚。如果实在逃不掉,也无非是写检讨、关禁闭、罚站罚抄,最多也就是一顿打骂。当惩罚过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过不了多久便又故态复萌了。
可见,外部的奖励与责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来说,却往往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呢?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多“示弱”。要记住,家长变“弱”了,孩子往往就会变“强”了。有些事情多做,但有些事情少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有他们的心愿和理想,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会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反之,在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家长就尽量不要插手了。比如,准备第二天的文具用品、整理书包、订正作业错题等。要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尽量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尽情探索。这样,孩子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带“主角光环”,对待学习才会有持续的热情与动力。
只要孩子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他们的内在的驱动力就会马力十足。
2.尊重孩子对观点的表达
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喜好和情绪,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发言,尊重孩子的观点表达,认真对待这些“童言童语”,甚至可以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一个孩子只要从小得到足够的尊重,拥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勇于发言,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要对自己说的话和做的决定负责。
3.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当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成果日积月累,便是蜕变。看似能把人击垮的难题,经过分解,逐个击破后,一旦跨过去了,就会成为他了不起的成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学习计划,设立阶段目标,把达成目标需要做的事拆分。这样,孩子会获得十足的胜任感,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团火焰其实就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