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课题申报书
教研员申报高级职称评审材料?
教研员申报高级职称评审材料?
申报高级职称需要毕业证、身份证、五年年度考核表原件,发表学术论文杂志、报刊原件,自取得中级职称以来证明自己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的佐证材料等,还有取得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等原件。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偏颇
中国教育界存在一个现象,理论上大家都认同“育人”的重要价值,也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在实践中“育人”往往沦落到不受重视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于教育的功利化。我国的普通教育一直受“唯分数论”影响,教师自然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分数的高低了。对于“育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大学教育包括高职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有些教师满足于自己当“老板”,带领学生做项目、搞课题,或者热衷于做“比赛教练”,着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最关心的是如何找一个好工作,更需要的是那些更“实用”的能力、证书与人际关系。由于教育理念偏颇,教育功利化思想盛行,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实施难度较大,课程思政也很难被大家所重视。
(二)教师素质的不足
1.教师思想上的不想。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教育领域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例如,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学生教育,开设了思政课,配备了专业的思政课教师,设立了辅导员岗位,配备了专职辅导员,这让有些非思政课教师产生了错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自己只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负责就行。导致这种后果固然有社会分工的原因,但根本还在于教师对教育职业的误解、对自己本分职责的放任。肖川教授说,“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思政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2.教师能力上的不能。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教师思政能力的不足,是制约课程思政最重要的短板,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要求教师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与水平,更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道德境界和政治水平。第二,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的能力不足。要使课程思政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将课程思政目标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表达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这对很多教师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亟须改善与提高。
3.教师行为上的不为。开展课程思政,需要高职教师在自身修养上达到更高要求,在学习上投入更多时间,在教学准备上付出更多心血,在教学过程中承受更大压力,这一切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畏难与行动上的不为。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实践,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是需要过程的。
(三)保障条件的缺失
课程思政改革在高职院校推进的时间不长,因而在条件保障上比较缺失。主要表面在:第一,整体设计上有“指导纲要”,但缺乏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主体院校制订的切实可行的运行实施方案。第二,实施过程中缺乏资源支持,目前关于高职课程思政改革成熟的方案、成功的案例、学习的资料有一些,但不是很典型,关于课程思政交流平台、研究机构,培训组织数量也非常有限,使得教育基层课程思政探索和实施工作存在较大局限。因此很难调动学校与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