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怎么做好生涯规划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职业生涯规划?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有哪些能力、优势,尽量去发扬和提升这些优势能力。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帮助他训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开始时不要太大,只要比原来做得好就行,体会一下自己是靠什么优势完成的。也可以通过和别人的对比,同样做一件事,是不是能比别人做得出彩一点。
如果这样的方法不能很快找到答案,也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评工具来全面了解孩子的优势和劣势。
其次,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大的职业方向。
了解工作的事情,旁人说得再透彻都是没有大用处的,最主要的还是得他本人自己去切身体会,理论知识学得再好没有实际接触过都是纸上谈兵,还得要让他自己去深入了解去实际接触。
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者职业体验,帮助他们了解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内容。
另外,家长可以从身边的例子出发,在日常多灌输孩子一些职业概念,再根据孩子的意愿确定大的职业方向。
梳理清楚这些后,我想孩子可以基本确立一个职业方向,给自己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了。
有了职业目标之后,需要就这个职业目标了解对应的专业要求、职业要求、发展前景等等。比如职业与专业的关系在怎样的?是要求专业对口就业,还是专业相关就业,或是专业无关就业?还要了解这些专业是本科就业还是研究生就业,是读国内本科还是留学比较好?有些专业,要考虑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例如临床医学。
分析这个目标职业,最好有该职业的成功人士给你分享下,该职业对于哪些能力的要求较高。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哪个行业是一成不变的。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视野的扩展,认知水平的提升,每个年龄段的职业规划可能会出现不同。这些可以及时调整,而帮助初中生做好生涯规划,不一定就是要确定好他们的发展方向,具体要做什么职业,而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以至于无论哪个阶段都能有清晰的目标和追求,这样学习和生活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如何提高中学生在选科准备阶段的生涯规划能力?
首先比较自身的文理优势,选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可以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其次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以及想报考的高校或专业,例如理工类院校,需选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文综类高校则需选历史,政治类学科;再其次选科也要注重自己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因为这些学科往住在师资配备上有所侧重,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成绩;最后还要听取父母的意见,与父母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毕竟父母经历较多,对问题的看法会比较深刻。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基于整个生涯的视野来思考选科决策;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中学生处理选科决策的生涯规划能力。但是,具体需要如何提高呢?我们从“知己 知彼”两个角度来做具体分析。
知己
选科决策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中学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做的首先就是培养中学生的探索自我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很多对于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往往都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狭隘的、贴标签的评价,这种不真实的认识与理解往往会加剧中学生对自我的迷茫或误解,导致真正的内心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
我们应该通过使用科学的测评工具(例如51选校旗下的生涯兴趣测验、多元智能测评等工具),将中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理解量化成具体的数据或分析;同时还可以寻求生涯规划师进行咨询和指导,引导中学生挖掘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在全方位了解自我的前提下,更加科学、理性地进行选科。
知彼
选科准备阶段还需要提升中学生对大学、专业、社会形势、选考要求等内容的认识。中学生在选科决策前,可以预先对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网络、老师、大学等多方面渠道进行内容的收集与了解,在充分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选科意愿。
这些能力的培养,在现行的中学教育内容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前提下,主动施行生涯规划教育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它既能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又能够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帮助中学生探索外部世界,在选科决策时准确把握社会形势,从而规划属于自己的未来。推荐阅读: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缘何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