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状语和定语怎么判断
语文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怎么区分?
语文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怎么区分?
如果你熟悉现代汉语语法,对文言文的倒装现象一看便知,完全不需要死记硬背那些“方法”。
先说宾语前置。
一句话中,大多有一个被支配的对象,如:“我打球”、“他读书”,两句话的“球”、“书”是被打、读的对象,这就是宾语。文言文中,否定句、疑问句中的宾语如果是代词的,大多前置。例如:“不管它”是否定句,用文言词汇表示是“不顾之”,这里常常将代词宾语“之”放在支配行为词的前面,说成“不之顾”。再如:“在哪里”是疑问句,用文言词汇表示是“在何”,这里常常将代词宾语“何(哪里)”放在支配行为词的前面,说成“何在?“
状语后置。
状语有两大类,一类表示行为的状态,用在行为词的前面,如高兴、默默等,通常它后面有“地”,如默默地等待。还有一类,表示行为的处所、时间等,通常前面有介词,如“在北京”,“于昨天”,这类状语由介词 它自己的宾语构成,称作“介宾结构”。前一类的状语在文言文中不一定后置,如“恂恂而起”,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就不属于后置。但是,凡是介宾结构作状语,文言文必定后置。如:在野地捡到的,表述为“拾于野”;在北京买的,表述为“购于北京”。
定语后置。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普遍存在。如:一斤黄豆,一斤是黄豆的定语,一般放在前面。现代汉语有时也倒置,说成“黄豆一斤”。它的作用只是在于强调中心词。例如文言文的“马之千里者”,教材说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即:日行千里的马。千里是马的定语。其实也可以解释为:马中能日行千里的。再如“桃红柳绿”,按定语后置关系,应理解为“红桃绿柳”。但也可理解为“桃红了、柳绿了”的主谓关系。因此,“定语后置”在文言现象中没有前面的两种重要。
总之,只要你掌握好了现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会变得很简单。
怎样区分状语和宾语?
答: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划句子成分时,先把主干找出来,其它成分就好找了。一般来说,宾语是动词谓语的连带成分,回答谓语谁什么等问题,所以它在谓语的后面,而状语是限制谓语的,它在谓语前面,用地。
语文中什么是定语状语补语?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描述,一个单句的组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称为主干。有定语、状语、补语,称为枝叶。
定语用在主语和宾语前,对主语和宾语进行限定。状语用在谓语前面,对谓语进行限定和修饰。
补语用在谓语后面,对谓语进行补充。
明确这些,单句的结构状态就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