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样用核心力量控制身体
国乒最强混双“新方向”!国乒的深谋远虑,未来的格局会如何?
国乒最强混双“新方向”!国乒的深谋远虑,未来的格局会如何?
从眼下来看,依旧会是许昕和刘诗雯的主力搭档,年轻的培养对象为孙颖莎和王楚钦,基本格局就是这样。
题中所提到的国乒混双新方向,我认为国乒确实在尝试,但仅限于商业性质的公开赛,到了真正的大赛,国乒不会轻易冒险。
在10月初开打的德国公开赛中,国乒派出的混双组合为许昕搭档孙颖莎,刘诗雯搭档王楚钦,这确实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因为两组组合被拆伙重组了。
但是这是否就是国乒的新方向?我认为是,但又不是。
01为什么说是呢?因为国乒没有禁锢在固定的组合模式中,而是希望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许昕的搭档也不仅仅是刘诗雯,之前还和陈梦和朱雨玲有过配合。
国乒也希望出色的有经验的老将能够带一带年轻选手,毕竟如马龙、许昕、刘诗雯和丁宁等老将很有可能在东京奥运之后退役,国乒需要有新鲜血液顶上来,只依靠昕雯联播组合是不够的。即便是试错也是允许的,这确实是国乒正在努力的一个新方向。
02但为什么又说不是呢?一个公开赛的混双新组合,我认为够不上国乒的深谋远虑的程度,或许只是玩玩罢了,没有必要那么严谨,就算是早早失败出局,也不能证明这个新组合就是不对的。
我认为,如果将此定位为国乒的新方向,会给这两队组合无形的压力,反而适得其反。
03国乒未来的格局一个奥运周期就是一个交替,东京之后老将们如果退役,需要中坚力量顶上来,年轻球员也需要有更多的承担。但是在各个大赛中,锻炼新人或许会付出太大的代价,从公开赛入手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以此为平台,并且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让年轻球员有更多的上场机会,更多的经验获取,使得成长得更快,这是合理且正确的选择。在刘国梁重新回归之后,我认为国乒的所有步子都迈得很对,继续加油,国乒长虹!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业余乒乓球新手该如何在比赛中稳定控球?
所谓控球意识,驭球能力,指的是能随心所欲地将球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不同的旋转、速度、落点、节奏打到对方的球台上。我们常说某人功力的深浅,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指他的控球意识和驾驭球的能力。这种意识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来球的准确判断。这是乒乓球最基础、也是非常难的方面。没有准确的判断,控球就无从谈起。
放松训练法
放松是培养良好手感的先决条件,紧张易引起僵硬,而全身处在紧张僵硬状态下击球,无法获得好的手感。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 :击球前放松,击球时神经末梢受到压力刺激产生的兴奋就越强、越清晰,大脑皮层对此感知分析才能迅速、准确,对外界变化的敏感程度就高,击球时手上的感觉得到加深。例如,我们在运用摆短技术时,只要手臂放松,即使没判断清楚转与不转,在触球的一瞬间还是有所感知的,并且在放松的条件下自己也有迅速调节的余地,将球回击过网,反之手臂紧张即便你判断的很清楚,也回不出高质量的短球,导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综上所述,放松(包括握拍的放松,击球时与击球前后的放松)是关系到手感训练的重要问题。
定点定线训练法
定点定线训练法就是运动员无论回击哪种旋转或哪种线路上的来球,都尽可能让球落到对方球台某一固定落点范围。该方法在练习时先在对方球台上画一个小圆圈,要求运动员先在固定的线路上,回击不转球入小圈,再回击旋转球入小圈,再回击转与不转的来球入小圈。然后再要求运动员通过移动回击不同线路上转与不转的来球入小圈,在练习过程中反复强调运动员体会来球对球拍的撞击和回击时手对拍的控制感觉。通过强化训练建立起精细的手感,转变成运动员的自动化能力行为,达到运用自如。
合力训练法
合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借力发力”,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击球力量也越来越大,利用好“借力发力”对建立良好的手感,稳定技术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对方来球力量越大则球拍与球接触时手上的感觉和反映就越强越深,这是因为我方受力大,球拍面上的“吃球度”就会加深,我方将敏感地感受到球的力量和旋转,回球时,“借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球在上升和前进时力量最强,这时击球受力是最大的,此时“借力发力”中的“发力”环节表现得不明显,当球下降时,前进力就会减弱,这时发力处于主要地位,合理把握借力发力的时机和力度,是对手感提出的较高要求。
调节训练法
在乒乓球运动击球过程中,动作的丝毫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击球效果,所以调节是击球过程的核心。好的手感可以准确合理地根据来球将调节一步到位,具体内容可分为 :摩擦调节、拍形调节、力量调节等等。摩擦调节是通过球拍发力摩擦球的不同部位以制造球的旋转和运行弧线。如拉高吊需要多加摩擦,拉前冲需要半摩擦和半撞击相结合 ;拍形调节是根据来球不同在击球前变化球拍倾斜角度击球。如近网挑打需拍形略大于 90°,近网拧拉则需等于或略小于90°;力量调节是根据来球不同,合理调整击球力度。如对方发力时应减力防守为主,对方过渡时加力攻击对手,形成对攻时更要合理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