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行业
3956 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标准性质是:
1.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四个部分主体部分是什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每个部分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包括两个附录: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9条基本事实具体是什么?

“数学公理”改名叫“数学基本事实”,如下: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7、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9、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有什么特征?

《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成“总目标”“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以及“学段目标”三个部分。
“总目标”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指导性;“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也可以称为数学课程的四个具体目标。《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三点:
一是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二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总目标”的表述,言简意赅,即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分别从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角度,用明确区分又相互联系的三句话表述,又体现了《纲要》中规定的三维目标,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