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如何和孩子沟通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进步?
如何和孩子沟通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进步?
对于楼主说的六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青春叛逆期,家长的言行稍不注意,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和孩子沟通,特别是沟通学习方面的情况,确实得讲究点儿智慧,讲究点儿方式方法,讲究点儿艺术。具体来说,家长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以便和孩子进行高效沟通,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首先,家长必须了解的几个前提条件,做到知彼知己,沟通起来才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做到沟通的有效性。
第一,家长必须全面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看孩子是属于温柔型的,还是听话型的,还是粗暴型的,还是蛮不讲理型的,或者是复合型的?不同性格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避免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与孩子闹僵关系。
第二,家长必须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访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也可以问问孩子的同学,以及孩子回到家里过后,根据孩子写作业的情况等等,均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就能够有的放矢进行沟通,避免天南海北神侃一通,把孩子说得云里雾里。
第三,家长必须清楚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和信任度。孩子对家长的态度是缠着、粘着还是躲避、害怕?孩子对家长是否信任、信服?孩子在家庭当中,有没有幸福感?要知道,良好愉悦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高效勾通、教育成功的前提。
第四,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双方要配合,要夫唱妇随,步调一致。如果还有爷爷奶奶在场的,更要注意家人之间的配合协调。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之前,必须要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配合情况。所有家庭成员做好配合,勾通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家长必须掌握好与孩子沟通学习的时机。时机选得好就事半功倍,反之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还起反作用。比如尽量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或者一起逛超市,去旅游的时候,或者这孩子玩尽兴过后,或者在孩子得到了家长的什么好处时……家长自己找准时机,每次尽量不要使用同类型的时机,免得孩子反感而有所警惕,不配合家长。
还有,家长尽量采用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尽量不要简单粗暴。家长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着急上火。孩子做得好就应该及时的表扬鼓励。学习上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表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但是要注意不能滥用,该表扬的时候才表扬,不该表扬的时候坚决不能表扬。物质上和精神上要注意轻重,要注意变换,而且尽量多精神少物质。当然,如果做得不好的,还要有适当的惩罚。家长必须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千万不可欺骗孩子。否则,你会后悔的。
最后,家长还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切入口。关于这一点,家长就要结合孩子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如果孩子的成绩好,喜欢学习,家长随便怎么说,随便什么时候说,都没问题,孩子都会听的。但是如果孩子成绩不够好的话,家长就要注意了。有的家长动不动一开口就是“今天语文考试考了多少分”,“明天考数学一定要好好考哦”,“这次多考了几分”,“今天你怎么只考了这点?你看隔壁小明考了100分”……一见到孩子就是分,分,分!孩子能不烦吗?能不逆反吗?这种情况,沟通之前家长一定要注意考虑:从哪句话开口,打算讲哪些方面,到哪句话结束;哪些话孩子会接受,哪些话孩子会反感;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家长都要心中有数。不要认为自己是家长,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讲的。
还得提醒一点,家长与孩子沟通,切忌唠叨。家长不要天天说,处处说;见面就说,孩子回家就说,或者一写作业就说。家长不要轻易开口,一开口就要有金玉良言。唠唠叨叨的家长谁不烦呢,更何况只是一个孩子?
如果家长能够做到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内心想法,喜怒哀乐,让孩子能主动的与家长沟通,这将是沟通过程中的催化剂。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是沟通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家长每次应注意营造这种氛围。
当然,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孩子还小,性格不固定,思想不成熟。家长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的学习动机有10个层次:
其中的第2和第3层动机,家长们最熟悉,也用得最多。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惩罚和监督等措施来推动孩子学习,也就是俗话说的“胡萝卜 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却发现:外部奖励对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并无帮助,反而会降低了孩子的内部驱动力。
这是因为,一旦老师和家长经常使用“胡萝卜 大棒”模式的话,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奖励,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当外部奖励无法持续增长来满足他们的时候,孩子对于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很快就消失了。
反过来,惩罚也是一样。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家幼儿园为了促使家长们放学时按时将孩子接走,规定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将孩子接走,就对他们罚款3美元。结果迟接的现象不降反增。这是因为,家长们都认为:既然我已经交了罚款,那么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迟接,让老师多照看一会儿孩子是我付费购买的服务。
看,这就是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些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掩盖、推脱、伪造,以逃避惩罚。如果实在逃不掉,也无非是写检讨、关禁闭、罚站罚抄,最多也就是一顿打骂。当惩罚过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过不了多久便又故态复萌了。
可见,外部的奖励与责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来说,却往往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呢?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多“示弱”。要记住,家长变“弱”了,孩子往往就会变“强”了。有些事情多做,但有些事情少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有他们的心愿和理想,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会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反之,在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家长就尽量不要插手了。比如,准备第二天的文具用品、整理书包、订正作业错题等。要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尽量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尽情探索。这样,孩子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带“主角光环”,对待学习才会有持续的热情与动力。
只要孩子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他们的内在的驱动力就会马力十足。
2.尊重孩子对观点的表达
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喜好和情绪,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发言,尊重孩子的观点表达,认真对待这些“童言童语”,甚至可以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一个孩子只要从小得到足够的尊重,拥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勇于发言,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要对自己说的话和做的决定负责。
3.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当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成果日积月累,便是蜕变。看似能把人击垮的难题,经过分解,逐个击破后,一旦跨过去了,就会成为他了不起的成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学习计划,设立阶段目标,把达成目标需要做的事拆分。这样,孩子会获得十足的胜任感,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团火焰其实就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