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事例进行类比说理写一段话
类比的表达效果?
类比的表达效果?
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
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
语文类比推理的例子?
文言文中类比推理的例子很多,比如《鱼我所欲也》里作者开头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与“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取义者也”进行类比,以此类推出作者观点:舍身取义。这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什么叫修辞方法:类比?
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本来‘借古说今’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如果简单地借古人古事来类比今人今事,这就不是‘一切都依条件、地方以及时间为转移’的历史的观察社会现象的态度。”
齐桓晋文之事比喻赏析?
霸道,以武力征服的手段统一天下。王道,以礼义教化的方式统一天下。在本篇文章中,孟子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竭力劝阻统治者不要实行霸道,阐述了王道这一政治主张。
这篇文章形式上是一篇记叙文,实际上是一篇政论文。它没有采用一般政论文逻辑论证方法,而是通过人物对话阐明论旨。由于通过问答形式表现论说过程,有一定的情节和戏剧性,人物性格与神情也跃然纸上,因而本篇比一般政论文更富有文学性。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善于论辩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善于掌握对方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纵擒开合,灵活自如,始终将辩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表现出了善辩的卓越才能。
二、善于因事设喻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了五个比喻。这五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浅显明白而设想新颖,能够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类比,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切中要害,具有一种不容辩驳的力量。
三、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很富有鼓动性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与“义”和“道”相生发。有了这种内在的“义” 和“道”的修养,孟子的文章充满了道义和感情,形成了一种理直气壮、义正辞严的气势。在这篇文章中,孟子高扬以“仁义”为本的“王道”理想,反对充满血腥的“霸道”行径,这样一种高远境界自使文章生发出一种浩然正气。而文中又多使用排比反问的句式,也强化了文章的气势。
总之,孟子文章气势充沛,辞锋犀利,论辩激烈,明显反映出在百家争鸣影响下的文章特色。在《孟子》中所表现的孟子形象,既是一个傲岸不屈的儒者,也是一个口若悬河的雄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