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在舞蹈中培养儿童的兴趣
孩子什么时候学习舞蹈最合适?
孩子什么时候学习舞蹈最合适?
4周岁开始学舞蹈是最科学的年龄。孩子学习跳舞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
4周岁开始学舞蹈是最科学的年龄。
4周岁开始学舞蹈是最科学的年龄。因为舞蹈毕竟是对身体能力的训练,太早进入舞蹈训练对于小孩子的肌肉和骨骼发育不利。
作为业余爱好,儿童舞蹈对孩子的身体条件要求并不高,只要没有严重的身体缺陷,都可以学习。但是,舞蹈学习的很多益处不是短期就能体会到的,持之以恒才会得到更大收获。当然,如果专业学习舞蹈对于舞者身体比例、体重、身高等有比较严格的标准。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学习业余或专业的舞蹈。
孩子开始学舞蹈,应该在7-10周岁之间,这时,孩子的身体骨骼发育比较完全。但是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对舞蹈产生兴趣,就应该从3-4周岁开始,在幼儿园时期可以锻炼一下幼儿对舞蹈的协调性,例如跳一些儿童舞蹈之类的,不太需要舞蹈基本功的练习。5周岁以后,就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少儿舞蹈基础培训。
5—7周岁的时候,属于学舞蹈的初期时段,不要过分地让孩子做劈腿、下弯腰等高难度的动作。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做动作,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这样培训2年左右,就可以要求孩子的基本功专业一点了。
如果孩子天赋条件突出,很喜爱舞蹈,有意愿进行专业的舞蹈学习的话,建议等到10岁以上为最佳。因为专业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对于10岁以下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通过舞蹈来提升身体语言的修养?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我对部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能力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的技能不是很全面。多数教师只有单一的技能,能教唱歌,不能排舞蹈,能排舞蹈的不一定能很好地教唱歌。在日常训练与考核中,我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多数同学的舞蹈从教能力差;舞蹈创编基础理论掌握不扎实,没有遵循舞蹈创编规律进行编舞,编排的动作还不规范;在表演上还不够放得开,没有抓住舞蹈的内在特征;民族民间舞的考核中,个别学生动作与舞蹈音乐不符;芭蕾舞集训的考核中,软开度不好,身体的线条不够优美等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以上问题的出现,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因紧张、羞涩而影响教学的进行性和教学环节的完整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舞蹈知识与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优化舞蹈教学过程,提高舞蹈教学效率,有效实施舞蹈素质教育。
一、直接教学
所谓直接教学,就是通过专门的舞蹈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和理论。
加强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
舞蹈教学讲究“口传身授”的方法,首先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将动作要求表达准确,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合“口传”语言习惯。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先示范基本动作,然后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教师,你怎么给学生讲授这个动作?”通过各种问题,强化训练,促进学生思考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会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培养在掌握准确动作要领的同时,能将动作用标准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点对学生舞蹈从教来将来说尤为重要。“身授”即肢体动作的展示,示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舞蹈是一门用规范化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示范与教授必须从规范化入手。舞蹈动作节奏准确,富有表现力、感染力,舞风准确,舞姿舒展、优美,动作流畅,正确良好的舞蹈形态、轻松自如的肢体,强劲有力的肌肉能力和规范娴熟的技术技巧,这些都是教师通过亲自示范来传授的。
2.模仿入手的基本训练。
模仿课堂学过的动作重新组织小组合,模仿是最初的启蒙,舞蹈动作的创造也常常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也是从模仿中逐渐改进发展起来的,对于舞蹈知识不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模仿原来动作的基础上产生一些联想,进行改动,从中得到一些创作启迪。这样培养了学生对现有舞蹈的运用,锻炼了组织能力,利用这种以模仿为主的简易方法,引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就可以较轻松地迈进创编的大门。
3.改进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舞蹈教学能力形成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考试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的全方位人才,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将考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二是实践部分。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这样能更好地考评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及时发现不足之处。
4.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舞蹈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是人的形体艺术,是用身体动律、韵律来反应现实生活,表现人的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用肢体去表现心的共鸣,表现自然美。例如:我们欣赏汉族的东北秧歌时,东北秧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因而我们要欣赏那种哏劲儿、泼辣劲儿、稳劲儿、美劲儿,这正是东北质朴人民舞蹈艺术特征;在整个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舞蹈的内涵,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舞蹈感情基调。所以,理解舞蹈的内涵是提升艺术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较高的艺术修养是教授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间接教学
所谓间接教学是指在非本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的舞蹈渗透。
1.强化课后练习与实践紧密结合
为加强学生的从教能力,强化课后练习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采取两步走的做法。一是习题练习,课上课下结合,集体与个人结合,课堂上学习统一的舞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练习,并进行表演、讲评、锻炼学生舞蹈技能;课下必须重温旧课,反复练习,并牢记要领,达到娴熟掌握。另外,结合学校内的娱乐性集体舞比赛,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还可以利用假期进行舞蹈排练。二是让学生利用各种晚会、各种纪念日的汇演及庆典,实习创编舞蹈,编排小节目,通过演出实践的磨练促进课堂的学习成果。在排练的过程中也是模拟教学的一个练习机会。
2.利用演出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创作水平,提高从教能力。
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及实际从教能力的人才,将成为舞蹈教学的重点。演出实践为师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机会,使他们有条件不断地进行创作尝试,在创作中磨练,激发创作灵感,使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利于演出学生们大展身手,极大地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技术技能的应用能力,并且在舞蹈表演方面积累了经验,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在舞蹈创作实践中求新求变,演出实践与舞蹈教学的交叉磨练中,教与演、学与践的同步进行,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
3.增加观摩机会,交流舞台经验。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去创造,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去妙用。实践教学中经常性观摩各种演出,既可让学生在观摩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利用各种观摩与学习的机会,充分施展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特长。观看演出的学习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舞蹈的应用能力,发现并解决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从教水平。
综上所述,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教学水平大幅提高;激发师生舞蹈创作的热情和促进了创作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强化基本教学能力和演出实践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符合技术类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强的复合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今后,我们还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充分发挥演出实践在舞蹈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探索和开拓舞蹈教学的新方法,不断提升舞蹈教学技能,为提高我国舞蹈专科教育教学水平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