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习题课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复习课?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复习课?
六年级复习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知识的复习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包括:汉语拼音、字词的识记与理解、查字典知识、句子的表达(包括修辞、句式变换等)标点符号的用法、课文背诵与默写古诗、名言警句的识记等等。我对这一板块的复习主要是:课上抓关键的知识点与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进行复习指导,课下鼓励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复习掌握。怎样在课堂上抓关键的知识点,教给解题的方法来进行复习呢?比如对汉语拼音的复习,我是采取抓关键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复习的。如拼音中的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我一定要求学生熟记,还要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如表中的送气音、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与其他音节的区分等等,我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们一一指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要求他们掌握下来。)这还不够,我还要例举一些习题,让学生明白掌握了拼音四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下面这道题:把属于同一类的写在一起:an en ei iu un ao in ?n ?e 学生知道韵母表中的前鼻音是an en un in ?n 其他的就是复韵母ei iu ao ?e 了。至于基础知识在复习的时候如何教给方法呢?这就要看题型了,有些习题是可以揪出方法来进行指导的。如:在句式变换的复习中,陈述句如何变为反问句;“把”字句如何变为“被”字句;直接引语如何变为间接引语等等。我在复习的时候会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我认为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之后,所有的类型题都可以引刃而解了。对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如果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用力”是不行的。学生课下得自觉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消化才行。因为小学语文基础知识那些琐琐碎碎的“砖砖瓦瓦”不仅需要理解,也需要识记。在复习阶段,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如果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多精彩都是枉然。即便在课堂上学生也在认真地听讲,但课下没有及时复习消化的话,没几天学生就会把老师复习的内容淡忘的。何况,有些基础知识只能是老师指点学生自行去理解、识记掌握的,如果学生不主动复习的话一切都等于零。如:声韵母的熟悉,一个个方块字的间架结构,“日积月累”的识记背诵等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揣摩理解识记。我们只能给学生“指路”,不能“代替”他们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备考阶段不仅要备整个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语文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还要备六年级后半段学生的学习行为。一般进入复习阶段,很多学生都会放松下来,以为课上完了,可以歇一口气了。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得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要给学生“打气加油”――鼓励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再加一把劲。不要认为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了,就可以上课不专心,课下不用心去复习巩固。要告诉他们,以前没有掌握的“东西”,现在认真听认真学习可以“学”得来。甚至还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呢。二、阅读理解的复习指导阅读理解的考点我个人认为包含对拼音、字词、句、段、篇、作者写作的方法及目的等的考查。实际上阅读理解的复习也属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只不过它是把几个问题集中在一篇特定的文章中让学生去进行阅读理解,难度比较大而已。阅读理解包括课内阅读理解与课外阅读理解。对于课内阅读的复习,我一般会跟随基础知识的复习一起进行。比如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我一般先把六年级下册的各个单元知识复习一遍,再进行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复习。在复习六年级下册课文的时候,我会把每个单元的课文重点片断给学生指出来,要求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多下点工夫;引导学生再次弄懂重点片段中句子的意思;教给他们答题完整的方法;指导怎样看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指导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怎样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对于课外阅读的复习,我一般在复习的时候会结合我们五六年级各个单元的课文类型有选择地给学生复习相关的写人、写景、叙事、状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的短文。在每一篇短文训练之前,我首先要求学生对短文进行“品词析句”,也就是先将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弄懂。之后再进行分析短文的基本技巧的训练。如进行判断文章的写作顺序的训练,进行分层、分段的训练,概括短文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训练等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于阅读理解的考题是把几个问题集中在一篇特定的短文之中,难度较基础知识大,所以一些基础知识跟不上且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几乎放弃这部分考题,有些差生几乎是看也不看就放弃了。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尽量照顾差生,要检查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去完成了。特别是要时时提示他们:“这一类题目其实就是一道道基础题的组合,大部分答案就在短文当中,只要你们认真去阅读短文,你们会从短文中找出答案的。实在找不到的,也不要留有空白,要根据自己的看法答题。”三、习作的复习习作的复习辅导,我主要抓两点:第一,我会根据习作的类型紧紧联系课文进行。比如指点学生进行状物作文的写作,我会让学生回忆他们曾经学过的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翠鸟》等状物的文章,让他们回忆作者是如何抓事物特点的方法来写作的。因为学生学过这些课文,讲起来他们领悟也就快了。又比如对写人的文章的习作复习指导时,我会联系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文章,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把人物写丰满的。我会提示学生们,作文的时候,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细腻了,文章内容自然也就具体了。第二,我会根据命题的不同形式进行不同的训练。如命题作文的“审题、选材、构思”的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等等。但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复习阶段就能“临时抱佛脚”的,必须要求我们长期对学生训练才行。当然,有效的习作复习对于那些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从我们接班的第一天起就提示学生怎样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些。我的做法是:新生第一节课我只谈作文,我会告诉学生作文在整张试卷中占分率百分之三十左右。我会告诉他们提高作文最好的诀窍就是多观察,用心写日记,多看书。我会布置学生一天至少看三篇文章,一周至少有三篇记录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短小日记与一篇完整的轮流日记。要求学生每节课按号数准备一小段的课前演讲(可以是成语故事,古诗文背诵,新闻报道或者自己看过的文章内容归纳都行。)仅有这些还不够,在各个单元的授课中我还特别注意单元课文的类型,授课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有了前面这些准备,在习作复习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拐杖”了。以上是我对六年级复习的一些粗浅的做法,有些地方可能只是个人的一些理想的做法罢了,希望老师们提出更好的建议。
为什么听课时好像都懂了,但一做习题脑子一片空白?
为什么听课时好像都懂,但一做习题脑子一片空白?这个问题几乎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弄懂这个问题的原因对于我们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似懂非懂,是由我们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机制决定的。一方面,在我们的大脑传递信息过程中,神经元会向另一个神经元延伸出神经突触,产生相应的联系。
联络(中间)神经元: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内。它是三类神经元中数量最多的。其排列方式很复杂,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等。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突触。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在反射中涉及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引起的反射活动越复杂。人类大脑皮质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大量中间神经元的极其复杂的反射活动。中间神经元的复杂联系,是神经系统高度复杂化的结构基础。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我们各种知识体系的联系,是抽象的思维逻辑、知识体系的一个生物联系的表现。神经元之间有联系,联系的数量多、关系密,就表示对相应知识内容的理解深。
另一方面,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快慢也决定着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浅。这种传递速度,在大脑神经细胞中以神经元的髓鞘化来表现。
髓鞘化(myelination)是指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传导,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髓鞘化是形成记忆的一种方式,能增强细胞组织间的连接。“驾轻就熟”、“熟能生巧”、“老马识途”等就是髓鞘化的结果。神经元的髓鞘化就相当于是信息之间的一个沟通管道,管道大,信息流出的数量就多,传递的速度就快;管道小,信息流出的数量就少,传递的速度就慢。这与我们现在大家所了解的带宽有所类似。就像某个对老师教学生的比喻一样:老师以4G的速度讲课,学生以2G或3G的速度来听课学习。学渣以2G的速度来听课,而且有时还断网,连不上;学霸以4G的速度来学习,学神以WIFI或者5G的速度来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真懂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数量、紧密度都会影响到学习有没有真正搞懂;二是内容之间的联系管道是大还是小,这决定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是强还是弱。
如何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做到真正的懂呢?要做到真正的懂,就需要在学习策略上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学习策略就是包含预习、听课、复习、反馈等环节。
预习就是正式上课前,要自己先看看学习的内容,尝试解决内容之间生疏的地方,把内在的逻辑、联系梳理出来,尝试着凭自己已有的能力把未知的内容搞明白。
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思路,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缺漏补充强化,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要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再次提纲挈领地梳理明白,尤其是要把内容之间的逻辑体系梳理清楚。
反馈就是尝试去做题,检查自己出错的地方,弄清楚为什么出错,是方法的问题还是知识掌握的问题。
预习、听课、复习、反馈等环节都是围绕熟悉强化所学内容来展开的,就是依据我们的大脑吸收消化信息的联系的数量、紧密度以及传递管道的大小来展开的。如果我们只是在靠听课环节的学习,对所学内容即使在听课过程中懂了,但也仅仅是建立一定的联系,这个联系在数量、紧密度以及传递管道的大小上都是比较弱的。但是,我们如果做好了预习、听课、复习、反馈等环节的学习,学习的效果一定会非常好的。
结束语当我们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好像听懂,但做题的时候又不懂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查自己的学习不足点是在哪个环节,然后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我是@童教雷鸣 ,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学习能力,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点赞与转发,也欢迎留言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