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审稿人的意见在哪里看 如何做一个好的论文审稿人?

[更新]
·
·
分类:行业
1731 阅读

science审稿人的意见在哪里看

如何做一个好的论文审稿人?

如何做一个好的论文审稿人?

谢邀。本人做过三本工程类SCI杂志的审稿人,谈谈感受。首先杂志邀请审稿时要对稿件有一个预估,自己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是否适合审这篇文章。如果不适合,婉言拒绝杂志的邀请也没什么关系。如果觉得自己适合审稿,就同意审稿。一般同意审稿后,登录审稿人系统,可以下载文章并看到审稿期限(一般一个月左右)。我的习惯是把文章先大概浏览一遍,然后根据文章的立意和创新点,来评估这篇文章。如果文章的方法和结论正确或符合逻辑,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或工程应用价值,那么多半可以录用。如果方法或结论有误,但错误不致命,那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大修的意见。如果是致命错误或毫无新意的文章,基本都会给拒稿意见。最后会再将文章细细读一遍,按照学术论文格式和规范,给一些小意见。PS:审稿工作(特指SCI期刊)大多是没有报酬的,所以SCI审稿人基本都是免费工作的。

science期刊审稿人的意见有绝对作用吗?


science,nature,cell这三个期刊基本上是世界上最顶尖级的三大期刊。这三个期刊的审稿人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牛逼的专家之一。这些审稿专家在他们的领域里面绝对是大牛级人物,毫不夸张的说,这人能够左右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你说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得审稿意见的分量有多重。

科研成果发表的途径?

科研成果的主要发表途径有
一是核心期刊发表。这类发表对于科研成果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文章的格式研究过程,研究数据,研究成果以及成果的价值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审稿程序复杂严格,一旦发表则说明本研究确实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是大会交流。这类大会一般必须是比较专业的研究成果交流大会,比如说一些专业的年会,重大的成果交流会等等,在这些大会上进行交流,可以有效的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得到有关专家并能够有效的得到推广。
三是专家推荐。

文章没有修改意见怎么办?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
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1.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
2.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3.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单护厕咎丿侥搽鞋敞猫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4.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