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靠谱的人有哪些特征
到,不过迟到10分钟、20分钟的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只迟到2、3分钟,每次迟到后,都会后悔没早走几分钟 。
在面试,老板反复跟你强调公司最大的特点是稳定说明什么?
但过段时间照样迟到,没有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找一个经常迟到人问这样的问题:你到上班的地方,最慢需要多久?
那大部分人会这样回答:半个小时左右、1个小时左右 。
门口的班车几点有一班?回答通常是这样的:大概5分钟一班吧。
可是半个小时左右,到底是左还是右,是27分钟,还是35分钟;
早走几分钟,是5分钟,还是7分钟呢?;
班车有没有列车时刻表,时刻表上写的是几点?
如果我们一直把上班的路程、早走的时间定义为“几分钟、大概5分钟一班”,那在我们脑海里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第二天仍旧会拖沓迟到。
但如果我们真的计算了上班路途的时间,看了门口班车的时间表,可能会发现,我们上班竟然要用47分钟,接近1个小时了;门口的班车要20分钟才来一班,错过就要等好久。
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精确数字,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以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因为用文字、语言描述得再清晰也会有误差,而简单的数字却能最公正、准确地还原事实。
接下来进行第二步:发现数字背后的事实
在第一步中,我们得到了上班通勤过程中准确的数字,那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
其实,每一个数字都代表1个或多个事实,但从数字发现事实并不困难,当我们将模糊概念转化为数字后,数字背后的事实也就会自然清晰起来。
假设我们得出:上班路上最慢最慢,需要花费47分钟。
那数字背后的事实就是:9点是上班时间,那8点13分时就是最晚的出发时间,绝对不能拖到8:15。
门口班车8:10、8:30分别有一班:
那数字背后的事实就是:我们需要要赶8:10的班车,否侧坐8:30那班就会一定迟到。
PS:不过我们要保证的是,在第一步我们发现数字是准确的。
第三步:综合考虑多个事实,理清逻辑
两个数字代表两个事实,我们综合两个事实就可以提出解决办法了,那就是必须在8点10赶到班车站点。
这就是用数字、事实、逻辑思考的一个完整流程。
不过,对少数人来说,可能到这里事情就结束了。但对大多数的人,这个问题还没有结束。
有些问题,用1~2个事实就能发现解决方案;但有些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我们发现更多的数字、事实,才能找到解决方法。
当很多人知道8:10必须到公交站后,就会冒出来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
我要化妆慢、洗漱久、吃早饭费时间,早晨起不来,8:20我到不了公交站……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回到第一步去,看看化妆、洗漱、吃早饭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起不来床?那需要睡几个小时就足够了?晚上一般几点睡?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统统换算成数字后,就会获得更多事实,比如要想不迟到,化妆时间要从30分钟压缩到20分钟;前一天晚上要在24:00前睡觉,保证睡够7个小时,第二天7点30前能起床......
将尽可能多的事实(最好是所有的事实)综合起来后,上班迟到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了彻底解决。
很多人会觉得,就是上班迟到这个小问题,至于花这么久的时间,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吗?
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找到根源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而这本书提到的三个步骤,就是一套锋利的工具。它将文字、语言模糊的描述变成了清晰的数字;将多个数字转化多个事实,再把所有事实综合考虑,最后就会得到最靠谱、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听着复杂,但很像打怪升级,看着问题的根源在眼前慢慢展开,心情会异常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