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和读好书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怎样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意思?
怎样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首先无疑是在强调知行合一的观点,那么知行合一到底是怎么个理解呢,我粗浅的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非常好。阳明先生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我粗浅的认为,王阳明这里强调的是,真知和真行,也就是,知离开了行,不是真知,是假言空谈。行离开了知,不是真行,是胡抓乱碰。所以并不是读了万卷书后要去行万里路去实践,也不是行万里路需要读万卷书,读书与行路是一个功夫,行不离知,知不离行。也就是告诉我们,读一卷书,若是真读真懂真信真用,就要去即知即行,行一里路。这样一以贯之,读万卷书即是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即是读万卷书,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即见功夫。
说的有点啰嗦,不知道回答是否明了,欢迎互相交流探讨。笔者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宋明理学方向。诚交天下爱好文史哲的朋友。
读万卷书是学校教育,行万里路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获得的是规范,是先人文明的传承。社会教育获得的是经验,是人社会化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是这个理。只有社会化的过程,才知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人社会化过程同样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不适应便会淘汰,仅读万卷书只能是书呆子,行万里路才是真正成才。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那才可能是国之栋梁。
仅读万卷书如同法家提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只能活在虚拟的世界,一切想当然,却不知人心难测。
行万里路如同儒家提出“仁义、中庸之道”,深悟人心,各方寻找平衡,却又以道德伦理相束缚,终是传承千年,创造辉煌文明。
读万卷书明理,行万里路悟道。
只读书不实践会导致一个容易脱离实际,纸上谈兵。而盲目去实践会浪费大量的人力、无力。所以,我们需要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本意所在!
凡是要多学多看
读书是几本一起读好还是一次只读一本好?
如果是小宝宝看漫画书,看两眼换一本,同时翻玩好几本。成年人看书、理应是一本本仔细阅读,悟透书中故事,若同时看好几本时,容易把这本书里的故事、搬到另一本书中成了串烧,反正我是求完美,必须一本看完、再换另一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