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 浅谈如何备写教案?

[更新]
·
·
分类:行业
1279 阅读

怎样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

浅谈如何备写教案?

浅谈如何备写教案?

那么,该如何备写教案呢?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要求写简案,有的提倡写详案,有的主张沿用旧教案,有人则提出备脑海教案,甚至有人提出,一个堂堂合格师范毕业生,教小学语文、数学根本不需要写教案。
事实上,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多数教师上课也没有用到教案,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
在教案评比中,有人竟提出,谁的教案越少,就应评谁的教案为优秀,说法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那么,到底备怎样的教案,既能指导教学,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呢?笔者认为,要备好教案,首先就必须澄清三个问题:一、该不该备简案对此,不能简单地回答,而应根据不同教师来定,一般说来,刚步入教坛的教师,不宜备简案,应备详案。
但那些教龄长,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则可以写简案。
但简到什么程度,还是有要求的,如重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练习题的设计等都不应省略。
二、该不该用旧教案该不该用旧教案,答案是唯一的——不能。

如何写好一篇物理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蓝本。但写了教案,只是上好课的条件,还需要下一番推敲、琢磨使教案变活的功夫,运用才是教案的生命。
一、明确问题之所在,对症下药使教案变活
1、教材分析不透彻
教材是教学的第一工具,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完全可以流利地阅读它,教师如果只是“背课”而不是“备课”则学生大部分无法理解概念和规律中描述的一切,这就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或字,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简单的问题下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抓住重点,设法突破,最后又以例题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基本问题。
例如: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这个定律中要让学生弄清(1)什么是一切?(2)没受力是什么意思?(3)什么是保持?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能让学生真正明白,所有存在的物质为“一切”,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不受力,“保持”既不变,从而理解为什么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原因。这一基础的牢固不仅为下一节的惯性,也为高中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这一节的内容不足二十分钟就可完成,学生对定律的内容也可以背诵,然而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如何解决,这就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懂得定律的内涵,更无从谈到运用。
1
因此,教师只有先把教材分析透彻后,才能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优点,克服不足,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处理教材,打开思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2、实验的作用没得到发挥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有力证明,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实践经历更是匮乏,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例如:在大气压这一节中提出“液体的沸点会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虽然高原的学生都知道用高压锅煮饭饭更容易熟这一现象,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可以用实验来演示:用一圆底烧瓶装一大半的水将它烧至沸腾,然后停止加热,用瓶塞塞紧,过几秒钟后,将瓶倒过来用冷水淋在瓶底,会发现水又重新沸腾。这个实验非常生动,它将我们平常无法看见的一些现象,精彩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试想一下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
3、课后习题无法升华
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为了通过具体的分析、推理、解答过程,形成熟练的技巧,增长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若能不用“题海战”,而是将课后的习题加以变通,或改变其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抓住本质与不变的量,让理论知识在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联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学生会更容易明白解题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浮力这一节有一道课后习题,“一个物体重1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0.87N,求浮力是多大?这道题可以求完浮力后引导学生求体积(浸没时,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再求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从而知道测物体密度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在没有天平和量筒的情况下,有一个弹簧秤也可以达到其目的的。
这样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利用有限的事物去达到无限的可能。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必须对教材要熟悉,对每个知识点要理解透彻,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习题的升华和精练,可以以一当十,体现出运用知识的基本而广泛,解题方法的灵活多变而不呆板,从而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其难度又适合本地学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二、如何把教案写活
针对以上提出的种种问题,结合我们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现状,我认为如何使教案变活,更能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则应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如何把教案写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反复考虑教学目的确定是否恰当。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能吸引学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要边推敲、边修改、力求准确、贴切。
2、考虑如何把教案上的文字变成具有个人特色、能吸引学生视听的课堂“台词”。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课堂教学就是无骨无肉、干
干巴巴,生硬呆板、照本宣科。要注意锤炼教学语言。一要简明、确凿。备课如同写诗,也得有“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精神。二要精炼。课堂上说的话应该是多一句嫌多,少一句嫌少,严密无缝。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3、反复揣摩学生的现状和心理。要考虑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绪和班级的不同特点。只有如此,讲课才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学生,把教学演成话剧,才能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4、要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留有余地。必要时要多准备一点材料,多考虑几种教法,多设想几种讲授思路,以便随机应变。
5、要反复熟悉教案。从重点内容的讲授到板书提纲的布局、字字句句都要熟记,对“台词”要力求张口成诵,做到“背讲”。“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一位书法老前辈谈写字体会时说:“下笔之前心中要有字,下笔之后心中要无字”。心中有字才能中规中矩,心中无字才能潇洒自如。事物各异,哲理相通。上课之前,必须是袖手于前、凝神精思,做到心中有课待走进课堂,便要即兴讲授、不露斧凿。这样才能上出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课来。
6、及时做好总结,写好课后札记,这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写课后札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即兴记写。每上完一堂课走出教室总有种感受,不管成功、失败或一般化,都要及时把自己的经验体会记录下来。教完一个单元之后,
还要整理前面零散的札记,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写出单元教学小结。
持之以恒。自古万事贵有恒,写课后札记也是一样。写札记开始阶段,总会有麻烦之感,或怀疑它是否真有价值。这时一定要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日后便会体会到: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而且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
要与听课学习相结合。即总结自己的经验,又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积少成多,发展形成自己的特长。
最后,把教案写活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案的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