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思维导图的五个重要步骤 思维导图内容该写什么?

[更新]
·
·
分类:行业
1981 阅读

画思维导图的五个重要步骤

思维导图内容该写什么?

思维导图内容该写什么?

第一步
先来搭一下框架,一开始想着这个文章主要分了四部分:原因,正文,论述,结尾。
第二步
搭好框架,下一步就是要细化一下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三步
根据每个分支继续细化下去,原因和结尾部分不会很多,几句就可以概括,中间的部分需要继续展开。
第四步
回过头来整体再看一下,看下整个文章的结构如何,内容还有没有补充的。
第五步
画完思维导图后,建议大家先不要急着写,可以先做做别的事,等过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导图。也许这个时候就会有新的想法,有的话重新补充整理,完善后再开始写。
这就是用思维导图来写文章的五个步骤,大多数文章不是意识流的,所以最好是先有了思路再下笔,思维导图就是一个整理思路很好的工具。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为什么要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守护孩子天性的自由;激发孩子天赋的潜能;引发人之特质,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
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思维的捕捉和表达,能够促进思维的激发和整理,是可视化、非线性的思维工具。
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而思维导图的应用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核心其实就是尊重学生差异,绘制思维导图恰好就是发现思维差异的过程。
思维导图让学习看得见
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孩子的思维,思维本身是无法被看到的,而思维导图能让隐性思维显性化。
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呈现,老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和学习的过程。
知识的加工和思维的训练
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大脑不断进行思维的聚合与发散。使用思维导图能指引、激发、组织孩子思考。让孩子习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习惯,从而发展孩子的思维。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知识加工和思维训练的过程。
思维导图的教与学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程,并且根据自己的感知构建思维导图,然后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帮助和学习修改思维导图。而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已有的感知图的基础上精细思维导图,或是重新构建出一个新的思维导图,当然,课上还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评价这样的一个互构过程。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点后,学生还要对知识点进一步的提升凝练的过程,再进行一个自构和同学间的互构,画出第三张图——凝练图。对于一些学生对当堂内容有突发奇想,课后还可以再总结一个探究拓展图。
在组织教学当中,可以先有2名学生组成最基本的互助,然后4-6名学生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彼此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图。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2名同学上台发表讲解。首先要注意的是,发言要是2个人,而不是1个人。因为2个人一起能更有自信,而且能够相互补充没有讲解到位的地方。然后,一定是“讲”,而不是“念”,要充分理解自己画的思维导图的含义和逻辑,把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同时,老师要对同学们讲的内容进行点拨。
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的学科多,各学科之间的逻辑思维方式差异很大,而且中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用统一的方式方法将各学科复杂的逻辑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能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发展兴趣、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成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