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会转公办吗 2020年江苏哪些独立学院可转设为公办?

[更新]
·
·
分类:行业
3826 阅读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会转公办吗

2020年江苏哪些独立学院可转设为公办?

2020年江苏哪些独立学院可转设为公办?

教育部在今年5月15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后,江苏省可能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个省。因为,江苏省共有25所独立学院,或许是全国独立学院数量最多的一个省份。
按照《方案》要求,到 2020 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对于江苏省来说,这么多的独立学院,要全部完成转设工作,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大家都想知道的是,哪些独立学院能够转设为公办大学,哪些独立学院转设以后还是民办大学。
《方案》对转设路径,定为三种:转为民办、转为公办、停止办学。细读《方案》,其中转为公办的条件是:
一、无社会举办方(指由公办高校单独举办, 公办高校与学校基金会、校办企业、学校附属医院、校友会或学校工会等下属机构合作举办,以及公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下同);或者有社会举办方,但是社会举办方拟退出举办;
二、地方政府有条件承接举办。
江苏省内独立学院中,满足第一个条件的独立学院可不少:1、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由南京大学举办;
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由东南大学举办,2012年已经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3、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由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
4、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由南京理工大学与泰州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合作举办;
6、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由南京邮电大学1999年创办。2012年由南京邮电大学与扬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新校区。
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
8、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由扬州大学和扬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
9、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由中国矿业大学举办;
10、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由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
11、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由南京审计大学举办;
1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由南京医科大学自主创办,2011年,南京医科大学和连云港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1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由南京工业大学举办;
14、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由江苏大学和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
15、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由南京财经大学举办;
16、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由苏州大学采用新机制、新模式举办;
17、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由张家港市人政府和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创办;
18、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由常州大学和靖江市合作举办;
19、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
初步查看江苏省内独立学院的举办方,竟然有19所独立学院是公有民办性质的,他们都符合《方案》中所说的无社会举办方。感觉江苏省内的无社会举办方的独立学院太多了。19个公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都是满足《方案》中“无社会举办方”条件的,理论上这些独立学院都可以转设为公办大学。但是他们真的能够全部转设为公办大学吗?
这个问题要取决于第二个条件:地方政府有条件承接举办。
我对这个有些疑问。虽然江苏省的财力比较雄厚,但是一下子接收这么多的公办大学,感觉真是有些多了。大学是个烧钱的机构,没钱养不起大学。一所公办大学,需要每年投入数亿元供养。如果把他们全部转为公办,江苏省能不能照单全收?江苏省有没有这样的财力,一下多出19所公办大学?这19所独立学院全部转为公办大学,全省每年要多出上百亿元的财政支出,江苏省能够承担得起吗?
这个时候,要看地方的财力及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心。那些位于经济条件更好、更需要大学为自己培养人才城市的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上述19所独立学院中,苏南地区的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的可能性更大,比如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
教育部的《方案》要求是在2020年年底前各校拿出转设方案,这个问题的全面揭晓,要看年底这个方案的推进程度了。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为什么有些企业在招聘时明确不招收独立院校的毕业生?

这个是企业偏好的问题 ,与学校没有关系。
现在有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些条件,比如工作年限问题?性别问题。而对于应届生最关注的是学历问题 ?或者就是学校的限制问题 。这些限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自己制定的,或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个别人的一种偏好,或者是一种噱头。其实,人力资源 部门在对学生综合实力的考核后,感觉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整体实力是不及一本院校的学生的,但是他忽视了个性化的特点,有些个体的水平还是非常好的。
独立院校,在许多的地方是三本,现在相当于是二本,招收的学生也是参差不齐的。从整体的实力来看,应该是一些招聘单位研究性的岗位会受到限制的,毕竟这些学生的整体研究能力不及一本重点大学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教育机构,也许会限制,认为学生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培养的。
总的来说,如果单位限制,是一种筛选的条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也是企业的一种歧视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