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劳动教育走进孩子的内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更新]
·
·
分类:行业
2822 阅读

如何让劳动教育走进孩子的内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宠爱有加,孩提时代已经基本没有任何劳动任务,很多孩子从而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那么就当下社会,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变已经得尤为重要,因为劳动对于形成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小养成孩子的勤劳习惯,有利于培养坚韧不拔、实干务实的优良品质。
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首先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要知道,人类文明的基本就是劳动,是劳动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小孩子一切行为习惯均和与之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好热爱劳动的示范榜样,切记不可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一些劳动技能、技巧,再不断的的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切实的劳动,得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让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在孩子劳动的时候,要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给予及时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得到劳动的动力和认可!
劳动不仅可以使我们得到物质生活方面的改善,还可以给人快乐和幸福的内心感受,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对孩子一生莫大的帮助!

大家认为新时代该如何加强孩子劳动教育?有啥高招?

热爱劳动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养,参加劳动、学习技能、养成习惯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要想法创设劳动的机会和岗位,领导孩子积极参与体验劳动实践的苦与乐。没啥高招,谈一点小看法,仅供参考。
1.宽容孩子“帮倒忙”
很多孩子劳动时乐于动手,但不得要领。洗衣不干净,叠被不整齐,播种会漏空……家长要学会容忍暂时的欠缺,不苛求完美。重在体验与技能的摸索,更不能担心影响学习,而一味地剥夺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生活自理的权利。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在学校,班主任可以将包干区打扫、教室卫生、公益岗位服务、职业体验等设计成单个项目,列出清单,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度参与,形成“生生有岗位,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氛围,并及时做好验收、评价、反馈。
3.把劳动任务分解成小项目
在家庭,父母可以把家务细致化,提出明确的家务要求,如收回晾晒的衣物要明确分类、叠放、收纳等详细的步骤,而不是发出模糊的指令,让孩子产生困惑。
4.不把劳动视作惩罚
老师、父母都要避免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而是通过劳动去育人,特别是让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这是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
我是”马老师陪你一起学语文“,点击”关注“,交流更多教育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