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阅读有什么好处和收获
读书真的越多越好吗?
读书真的越多越好吗?
谢邀。聪明的基础是知识。知识的来源大约有三条路,一是实践,二是平时观察和撑握,三是读书。上述三者相比,读书较为捷径。无论再怎么实践、观察,客观上没办法度过干百万年。同样都是一个聪明度差不多的人,一个掌握了基本的人文,另一个没有掌握全或直接不懂,两者相比肯定是差别巨大。然而问题总有例外,有的人实践、认识能力极强,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快就能把握相关知识点、知识面,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帝王将相或识字并不多的能工巧匠或自然科学家等。另外也有一部分读书人,皓首穷经,认为满书都是黄金屋″、言如玉″,而不知取舍,最后居然不认识自己是谁了。像这样的人在读书中迷失了方向,怎么能说他聪明?特别聪明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天赋,这是先前条件,无法选择,在同等的起跑线,先行一步是情理之中的事。一般的人想在聪明″上出人头地,只能多打拼、多实践、多认识,有选择的读好书、多读书。
孩子阅读量大,真的就会语文成绩好吗?
我的观点:阅读量大的孩子,语文成绩不-定好,但不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一定好不了。
首先,我倡导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海量阅读。
就目前高考的导向来说,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以前高考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一篇课外。现在两篇都是课外的,且篇目的字数倍增,出题也趋向考文章之外的整本书阅读或拓展应用,难度加大。除了阅读,作文的要求也提高了,不仅要求文笔好,更重要能写出新颖的观点,独到见解或是有真情实感才能拿到高分。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的作文不管从辞藻文采,见识见解,还是修辞谋,都会比读书量小的孩子优秀得多。另外随着高考卷面题目文字量的增大,没有长期的阅读积累,没有较快的阅读速度,真的会出现题目做不完的情况。所以大量读书高考时对孩子的语文成绩带来巨大的好影响。但是阅读积累是一个慢长的过程,急不来。不能要求我今天,今年读了不少书就要求语文成绩立竿见影的好了。这就要求坚持长期大量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的语感等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了。
还有,阅读量大,也不一定语文成绩就好。除了孩子的阅读是不是有效阅读,阅读书目是否经典、适合外,影响语文成绩的有很多因素,例如,遗传,环境,教育等。例如有的学生一天到晚捧着没有营养的书读,但不愿意花时间去做最基本的识记、积累,课内不愿意完成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并且这类学生成绩也好不到哪去。但刨除其他因素纵向跟自己比,读与不读还是会有差别,读一定比不读好。
再次,我要强调的是:不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肯定好不了。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没有怎么读过书,语文也不差呀!那我要说了,孩子在小学阅读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小学特别是小学一到三年级,语文只是考积累,字词句,而且都是课内内容。所以影响看不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初高中,影响就很明显了。以初中语文为例,一份标准的语文试卷包括基础积累(拼音、汉字、词语、病句、语言运用等)、文言文和古诗词的默写和注释、翻译及运用,这两部分大概是占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然后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占百分之六十左右。从语文试卷的构成上看,阅读和写作是占比较大的,所以,阅读是要重视的。另一种是我们常规意识中的好学生,认真、努力、扎实,但从小没养成阅读的习惯,这种学生基础扎实,一到考试,考良好的成绩还是有可能的,但想达到优秀就十分困难了。
最后,家长应该注意除了海量阅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这里给各位提出一点建议:
第一点,买书不节省。给孩子海量阅读的意识。
第二,陪孩子看书,从共读起读一些她没那么有兴趣和感觉的书,一起读一读讨论一下。慢慢找到适合咱们孩子的“有效阅读”方法。
第三,每个月整理书架制定一个粗略的书单,主要是尽量避免阅读偏食,能照顾到阅读宽度。
第四点,能进行“有效阅读”,注重阅读深度。例如:背诵名篇名句,做阅读记录,读书笔记,读后感等。
第四点,根据书目不同教授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粗读,细读,浏览,边读边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