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哲理 不飞不起不悱不发?

[更新]
·
·
分类:行业
1285 阅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哲理

不飞不起不悱不发?

不飞不起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谁说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论语》这本书,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在没有到学生非常努力想搞清楚问题,但是仍旧想不明白的时候,先不要去引导、开导学生,在没有到学生明明心里是明白这个道理,却又无法将其完整的表述出来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学生。

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出自哪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原文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反映孔子什么教育思想?

反映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孔子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怎样去启发学生的,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三个关键词“愤”“悱”“复”有不同的理解,这直接关系到孔子怎样启发学生以及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这三个词中,“愤”与“悱”归为一类,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复”指的是孔子的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成语原型是什么?

原型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说文解字》:“愤,懑也。”
悱(fěi):想表达却说不出来。发,启发。
解释: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出自《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出自我国古代?

出自《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