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ssci 现在二本理科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更新]
·
·
分类:行业
1132 阅读

怎么判断是不是ssci

现在二本理科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现在二本理科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慎选传统工科!
慎选传统工科!
慎选传统工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对于生化环材(也就是生物、化学、环境、材料)、机械、土木这些传统工科专业,在十几年前是绝对吃香的,工资也绝对不低。但现在我绝对不会建议你报考这些专业。
为什么
第一,这些专业的学生实在是太多,内卷化严重。材料,化学,机械等工科专业,在国内几乎每个有工科的高校都有开设。一个二本生,你觉得竞争过那些985、211的名校学子吗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这个专业,在十几年前非常热门也很吃香,国内的工科院校几乎都有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比较厉害的学校有比如哈工大、上海交通大学等。你一个二本学生找工作,不说比不比得过985名校的学生,能不能比得过普通一本的学生都是问题。
第二,工作环境一言难尽。由于学生群体过大,很多这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着与所学技能不匹配的工作。这里我现实一点说,希望你不要介意。机械专业、材料专业的二本生很可能去嘈杂的工厂打工或做着低级的画图工作。化学专业的工作环境有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土木专业的去工地搬砖。可以这么说,传统工科的学生如果学历不够,不转行的话,大概率是要去工厂或工地的。毕竟,能去研究所或设计院的学生少之又少。
这里我推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
以后的社会愈加智能化、信息化,因此国家一定还会需要大批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人才。而且,这几个专业对学历要求不太高。只要技术过硬,二本生与985名校生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完全不是问题!

很多人都说要“考博”,但博士是考出来的吗?

“考博”这个词正在走向历史的尘埃里。
因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博士招生已经实行“申请考核制”了。
“申请考核制”严格来讲是“申请-考试-复试制”,并不是说取消了考试的环节,而是增加了“申请”的环节。在申请环节中,主要看两点:一是出身,二是学术成果。
“出身”指的是你的本科及硕士学校和专业,一方面看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看专业的匹配程度,最好是同一个一级学科。“学术成果”的展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专著、教材、专利、课题、会议论文、已发表的文章和未发表的文章。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讲,申请课题和编写教材的机会不多,最好的学术成果体现方式就是发表论文。有些学校是通过你发表的论文打分的,根据论文的级别以及作者的排序进行打分,对于文章的内容不做考核,因为内容的优劣主观性太强了,难以做出评判。
“出身”已经是既定事实了,改变不了。但是“学术成果”是没有上限的,完全靠个人的努力了。
不论是国外的文章(SCI、SSCI等)还是国内的文章(SSCI、北大核心等),现在发文的周期普遍很长,一般是一年以上,个别期刊两年以上。而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讲,刚刚踏入学术的大门,做实验、阅读和积淀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可能立马就写出高水平的文章。(现在考博的趋势有一条就是硕士学术成果博士化,具体参见公众号“考研考博早知道”中的《考博的7个趋势》)
研究生普遍是两年到三年,这就决定了想要读博士的同学,一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要立马着手博士的备考了。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论文发表问题。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讲,好好做实验,有点突破性的成果,作为一作是可以在顶尖期刊发出论文的。但是对于文科类的同学来讲,很难讲你的文章和观点有多么优秀,硕士生作为一作想在南核和北核上发文章是很难很难的,最起码我所翻阅的南大核心期刊上是没有见过硕士一作的,北大核心上倒是偶尔可以看到,不过比例极低极低。
而在申请博士的时候以及找工作的时候,导师是一作,自己是二作,视同为学生是一作。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和导师建立很顺畅的关系,导师高风亮节,愿意带着你发文章,这就皆大欢喜了。但是大多数时候,导师要么不愿意,要么没文章,要么还有你的师兄师姐在排队,这就得需要你自己把文章写出来,多像导师请教,让导师有参与感,顺便让导师带着你发出来了。
考虑到写作和发表的时间,研究生一年级就要着手准备了,否则,到了考博的跟前,一切都来不及。更让人无语的是,随着考博竞争的加剧,一篇核心期刊的文章已经难以保证竞争力了,至于发表几篇合适呢?这个没法说,得看竞争的态势,只能是多多益善。而且,有文章的话,在复试环节,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毕竟是博士生的面试,学术成果就是博士生的命根子。
除了准备论文之外,还要学好专业课,夯实基础知识,全面掌握研究方法,多读一些专业内的经典作品,为笔试环节做好前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