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六个步骤 孩子在家就是不想学习,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行业
1734 阅读

亲子阅读的六个步骤

孩子在家就是不想学习,怎么办?

孩子在家就是不想学习,怎么办?

孩子在家不想学习,在我看来,除了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外,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学习成绩区分2种情况:
一种:学习无压力,成绩不差,回到家就想放松一下,做些在学校不能做的事;
另一种情况:学习无动力,成绩跟不上,“破罐子破摔”,不愿再努力学习。
第一种孩子本身是热爱学习的,他在学校也很认真努力,基本上学习没什么障碍,他甚至利用学校的课余时间提前把作业做完,就为了省出时间能在家里多玩会,玩他自己的小九九,干一些他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孩子有自知之明,一回到学校就满血复活。对这种孩子,家长要保持理解宽容之心,即使家长在外工作了10个小时以上,回到家你也想偷偷懒。毕竟孩子今后的人生除了会学习,还要会生活、会处事、会待人接物,生活处处皆学问,孩子自己的各种折腾,未尝不是另一种学习体验。
“响鼓不用重敲”,对这种孩子家长只要在确保安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适当提示督导一下就可以,放手让他自行计划并实施。也可适当提高目标要求,当你把目标设定为银河时,即使失败也会落在群星之间。
我们重点关注第二种学习无动力,自暴自弃,没有勤奋感的孩子。
尤其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这个时候是勤奋感建立的关键时期,与将来的学习、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没有习得正常的勤奋感,不愿意努力学习,成绩跟不上,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最终有可能发展成为自暴自弃。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习得性无助”试验,大家可以自行去脑补一下,说的就是当一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预期,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这种“无助感”渐成习惯,就干脆放弃了自己的任何努力,一遇到困难就自动放弃,并通过拖延等各种方式逃避。
为什么有些学生愿意努力学习呢?主要原因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收到许多积极的反馈,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自信,正向循环。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体验到积极的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多让他们体验到努力学习之后的快乐,家长的欣赏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
那么如何帮孩子重新建立勤奋感、激发主动学习热情呢?
第一:综合分析孩子目前学习现状,扬长的优势?补短的缺陷?家长都要有底;
第二:与孩子一起坦诚沟通制订帮扶计划,设立小步子循序渐进目标,并约定达成目标后的奖励措施;
注意:这个目标一定是与孩子共同商量、他认为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能过高,要与孩子的实际水平相适应,稍微提高一点即可。分数的提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提高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持之以恒地发挥优势科目、稳步推进补缺的下一个目标,反复实践修正,逐渐正向激励,就会变得愿意努力学习了。
最后补充一点,这个帮扶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发挥着诸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孩子一起加油吧,爸爸们!

小学生如果爱历史,请问应该如何学习?包括学习方法和推荐的书籍?

   孩子爱研究历史,是一个好现象,应大大地表扬。小学没有开设历史课,还没有系统地进行历史知识传授。我认为,有必要先让孩了解历史大致发展线索,当然先从中国史入手。否则看了许多历史书,头脑仍是一团糊,有点像瞎子摸象。我再强调一下,初步了解历史大致发展线索。切忌教科书化,死记硬背具体时间等,这样可能打消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关于这方面书,可以看《上下五千年》、《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等。关于《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有的老师可能反对,批这本书不严肃,太娱乐化,但它没有违背历史基本常识。
  孩子掌握了历史发展基本轮廓后,接下选书就容易了。现在关于历史书籍,不计其数,遍布新华书店。历史专家都看不完,何况还有学习任务的小学生。所以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历史书籍。首先要通俗易懂,太深奥,如文言文,孩子可能一页都看不下去。可以看学生版《史记故事》、《资治通鉴故事》等。这些书,都是以故事形式讲历史,便于培养学生历史兴趣。
   上面我推荐的历史书籍,更多的是叙述,讲故事。没有引导孩子思考历史事件、人物等,没有进一步深入。或者说,没有教孩子一点研究历史的方法。选择这类书,要慎重。去年,我看一个小学生家长,给孩子卖了一本《万历十五年》,咨询我是否适合孩子看。严格地说,这是一本老书。但近几年很红火,很畅销。当时我建议家长,暂时不要给孩子看。不是内容不好,而是语言表达,有点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不流畅,艰涩难懂。我建议家长,不妨看看余秋雨的文章,如《文体苦旅》,他的文章不仅启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还通俗易懂,文学性强,便于小学生阅读。
   带孩子参观历史遗址文物,也能培养孩子历史兴趣,增长历史知识。但最好在参观前,做一点功课,即通过看书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否则孩子手摸秦砖汉瓦,难触发心灵的思考。以上是我个人肤浅的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