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法中的岗位丰富化 工作激励的含义和主要措施?

[更新]
·
·
分类:行业
4352 阅读

培训方法中的岗位丰富化

工作激励的含义和主要措施?

工作激励的含义和主要措施?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尊重激励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毫无疑问,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而不受激励的。因此,让职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职工,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可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对他们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当然我们在荣誉激励上,存在着评奖过滥过多的不正确现象。如评优中的“轮庄法”、“抓阉法”、“以官论级法”、“以钱划档法”、“老同志优先、体弱病残者优先”等的“优先法”等等,都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这是必须要大力加以纠正的。
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应将其纳入“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
负激励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激励。
淘汰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指出,在员工激励中,正面的激励远大于负面的激励。越是素质较高的人员,淘汰激励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如果用双因素理论来说明这一问题可能更易让人理解。淘汰激励一般采用了单一考核指标,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也很难让员工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同时还会使员工与上级主管之间的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员工很难有一个长期工作的打算。

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

按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的阐述,学习型组织应包括五项要素:
1、建立共同愿景。
2、团队学习。
3、改变心智模式。
4、自我超越。
5、系统思考。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那么我们分别从这三个层面来研究一下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
一、通过建设企业文化理念层强化学习理念
企业文化理念层包括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回答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和使命,并表达了企业全体成员希望把企业在未来建设成为什么样子。在企业文化理念层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的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结合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盈利模式、市场定位、区域文化、行业文化、历史传承等内外部核心因素,共同提炼用来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理念提炼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主动积极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要素融入自己的核心理念当中,使自己的组织文化自建立之日起就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理念建立之后,企业可以设计一系列培训方案、宣传方案、活动方案,使自己的核心理念包括学习理念向企业推广。
二、通过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习理念
企业文化由虚转实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围绕企业文化打造的企业制度,也成为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把学习当作一个重要的要素进行考虑。在不同的企业实践中,我们常建立以下一些学习制度:
1、师徒制。给每位新员工指定一位老员工作为内部导师,老员工负责从技术、文化、制度、生活、思想等多方面指导新员工,老员工的一部分绩效指标、激励指标与新员工的成长状况挂钩,新员工在“出师”之前获得转正、提薪、升职、升级、获奖,老员工都能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奖励。这个制度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融入企业。
2、内训师制度。在员工中招募内训师,内训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在公司内部举行内部讲座。授课的内容可以与工作相关,也可以与工作无关。可以包括技能提升、绩效改进、客户接待技巧、促单经验,也可以包括电脑技巧、PPT制作技巧、网络资源利用等,甚至可以包括烹饪、音乐、绘画等生活技能。内训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讲课次数、听众评价、对组织的意义等各方面,获得公司的奖励。
3、创新小组制度。根据公司关注的问题,如客户服务、产品设计、流程简化等问题,若干同事组成专题小组,通过共同学习,探讨创新方案。公司根据小组创新的结果,给予各种奖励和支持。
4、行动学习制度。选择企业内部或外部一位资深人士作为导师,组织一个小组的人员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行动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导师召集团队成员进行开会讨论实施效果,修正行动方案,继续进行实施。如此周而复始若干次,以求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5、流程穿越制度。通过内部换岗等方式,使员工熟悉工作的上下游流程,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和扩大化。
6、标杆学习制度。学习标杆企业的优秀做法。
各种学习制度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因素,综合利用企业拥有的资源,根据企业面临的行业特点、业务特点、人员特点因地制宜的设计制度方案。
三、通过建设行为文化强化学习理念
有了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制度之后,我们要进行实施、宣传、宣贯,并且要进行总结和评估,保证在理念层和制度层制定的理念和制度得到落实,在实践中能够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企业文化行为层包括理念层的实施、制度层的执行,包括企业LOGO、服装、场地布置、人员的各种行为习惯等。在这一层面进行学习行为活动的设计,我们经常用到以下一些措施:
1、设计宣传方案:包括海报、内刊、公司网站、公司OA系统、活动手册等;
2、设计宣贯活动:通过内部培训、员工动员大会等宣贯活动,让员工对学习活动、学习文化建设有个清晰认识;
3、设计线上活动:举办学习日志、学习博客、学习心得征文等活动;
4、设计线下活动:可以设计大型的学习竞赛活动、技能大赛、学习达人秀,也可以设计小型的学习交流会、专题讲座等;
5、设计学习达人标志:为激发学习热情,可以设计学习勋章、学习徽章等,类似头条的大V
6、设计团队学习地图:为了员工的学习更加系统,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培训部门应该根据岗位能力素质模型,设计完整的学习地图。
以上是我对通过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些思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个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拥有的资源也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仅用有需要的朋友参考。